人民網>>財經

  

財稅改革:推動中國經濟轉型

——全面深化改革述評之二

本報記者  李麗輝  吳秋余

2013年11月02日02:19    來源: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營改增試點全國推開,取消和免征347項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伴隨全面深化改革的鏗鏘鼓點,一場財稅改革的攻堅戰已經打響。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加快推進財稅領域改革,著力完善公共財政體系,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構建有利於結構優化、社會公平的稅收制度。改革紅利不斷釋放,積極效果逐步顯現:企業負擔進一步減輕,經濟內生動力增強,財政支出更加公開透明。

  “財稅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已成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和主線索。”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高培勇說。

  公平稅制:激發經濟內生動力

  營改增是財稅改革的“重頭戲”,率先納入改革范圍的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在局部地區開展試點19個月后,從今年8月1日起向全國推開,並將廣播影視服務納入試點范圍。

  營改增消除重復征稅,實現了由“道道征收、全額征稅”向“環環抵扣、增值征稅”的轉變。隨著試點區域和行業范圍擴大,抵扣鏈條更順暢,減稅力度不斷加大。

  國家稅務總局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8月底,共有222萬多戶企業納入營改增試點,全國試點首月共減稅130.13億元。僅8月份一個月的減稅規模,就相當於前7個月減稅規模的總額。特別是納入試點的182萬戶小規模納稅人減負力度更大,平均減稅幅度達40%。營改增打通了第二、三產業之間的抵扣鏈條,企業採購服務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今年1—8月,全國制造業納稅人增加抵扣減稅362.7億元。

  營改增更深遠的影響,是形成有利於結構優化、社會公平的稅收制度,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經濟轉型升級。今年前三季,我國第三產業增速達8.4%,累計高於第二產業增速0.6個百分點。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447億美元,同比增長13.28%,超過全國總量的一半。制造業和服務業雙輪驅動的新景象展現在人們眼前。

  為小微企業減負、消除不公平稅收政策,不僅體現在營改增。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從今年8月1日起,對月銷售額不超過2萬元的小微企業,暫免征收增值稅和營業稅。這一政策年減稅規模近300億元,為超過600萬戶小微企業帶來實惠,直接關系幾千萬人的就業和收入。同時,讓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享受與個體工商戶同樣的稅收政策,稅制更公平。

  強化約束:政府帶頭過緊日子

  經國務院批准,自8月1日起,在全國統一取消和免征33項中央級行政事業性收費﹔11月1日起,取消314項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設立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年初以來,已共計取消和免征347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取消的收費項目中,既有涉及企業的,也有涉及居民個人的。

  “強化政府自身約束,進一步清理和規范行政事業性收費,不僅對規范政府收入分配秩序,促進依法行政意義重大,更有利於進一步減輕企業和社會負擔,給發展注入活力,讓人民群眾見實效、得實惠。”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表示。

  讓人民過好日子,政府就要帶頭過緊日子。中央明確要求,政府性的樓堂館所一律不得新建,財政供養人員隻減不增,公費接待、公務出國、公費購車隻減不增。中央部門在連續幾年壓縮“三公”經費預算的基礎上,對2013年一般性支出按5%的比例進行壓減。壓減重點不僅包括群眾關心的“三公”經費,還包括會議費、培訓費、辦公設備購置費、差旅費、機關事業單位辦公樓和業務用房建設支出等,預計全年相應壓減中央財政支出200億元。

  提升效率:把錢用在刀刃上

  管好國家“錢袋子”,讓發展成果更公平、更有效地惠及人民群眾,就要提高財政支出績效,把錢用在刀刃上。

  今年9月,國辦發布《關於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的指導意見》,要求各地從實際出發,准確把握社會公共服務需求,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有序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服務供給,形成改善公共服務的合力。

  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是政府承擔公共服務的新模式。通過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把政府直接向社會公眾提供的一部分公共服務事項,按照一定的方式和程序,交由具備條件的社會力量承擔,並由政府根據服務數量和質量向其支付費用。凡社會能辦好的,盡可能交給社會力量承擔,既能有效解決一些領域公共服務產品短缺、質量和效率不高等問題,也有利於推動政府職能轉變。

  近年來,在“三農”投入不斷加大的同時,涉農資金多頭下達、零敲碎打、平均用力等問題日益突出,基層干部群眾反映強烈。加快涉農資金整合,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已是當務之急。

  今年8月,中央財政從體制機制的“源頭”入手,以黑龍江省鬆花江、嫩江兩大平原為突破口,將中央財政安排的農業生產發展、農村社會發展、扶貧開發等三大類77項資金全部納入整合范圍,省級財政安排的相關涉農資金也一並納入。對納入整合范圍的涉農資金,省裡可以根據實際需求,結合國務院各部門的政策、規劃,確定具體項目、時間、地點、次序,統籌安排、調劑使用。這意味著,資金整合打破現行制度的約束,賦予地方更大的自主權,可以更好地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 人民日報 》( 2013年11月02日 01 版)

(責編:蘇楠、喬雪峰)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