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財經>>金台觀察>>投資

上市公司演繹中國經濟“錢景”

鄒光祥

人民網財經統計,2489家上市公司上半年共實現營業收入128090.63億元,同比增長8.56%。繼一季度取得10.3%的業績增幅,二季度上市公司業績增幅進一步擴大到11.97%,環比回升。
2013年09月02日18:11    來源:人民網-財經頻道    手機看新聞
資本市場
資本市場

中國資本市場正在努力地成為中國經濟的晴雨表。

作為中國企業的優秀代表和中流砥柱,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水平反應了中國經濟的真實一面。

截至8月31日,滬深兩市上市公司中報全部出齊,上市公司二季度業績維持復蘇格局。人民網財經數據統計,2489家上市公司上半年共實現營業收入128090.63億元,同比增長8.56%﹔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1428.05億元,同比增長11.15%。繼一季度上市公司取得10.3%的業績增幅后,二季度上市公司業績增幅進一步擴大到11.97%,環比有所回升。

對比各項數據后發現,上半年光學光電子、電力、園區開發、通信運營、視聽器材等行業業績增幅均在50%以上。地產、銀行則憑借著穩定的業績增速成為市場的“定海神針”。相比之下,餐飲、畜禽養殖、煤炭、有色等行業業績表現不佳,均出現大幅下滑。

目前兩市已有939家公司披露了三季度業績預告,其中預增、扭虧和續盈的公司共557家。就此計算,已披露三季度預告的公司中有近六成預喜。目前,前三季度業績預增的公司主要集中在電氣設備、化學制品、汽車零部件、建筑裝飾材料等行業。

自一季度以來,上市公司盈利出現弱復蘇,這一趨勢在二季度仍在繼續。人民網財經的數據顯示,去年上半年上市公司整體淨利潤同比下降了1.51%,增速為金融危機之后的新低。但是自今年一季度以來,上市公司業績開始復蘇,同比增速達到10.31%。在一季報業績緩沖以及銀行地產穩定盈利的帶動下,上市公司上半年整體業績依然堅挺。

盡管二季度宏觀經濟增速有所下滑,但在一系列穩增長措施的帶動下,上市公司上半年交出了較為滿意的成績單,盈利同比增幅在12%左右。

上市公司的現金流正在好轉,復蘇將持續,這也從側面証實了中國經濟已觸底企穩。在業績保持穩健的同時,作為公司持續經營的主要動力,現金流情況在上半年也得到好轉。數據顯示,在扣除金融類上市公司后,有可比數據的2276家上市公司上半年的經營性現金流量淨值為3626.61億元,同比增長0.22%。1319家實現經營現金淨流入,其中有333家公司的現金流成功“由負轉正”。整體來看,現金流情況在上半年得到好轉的公司共有1156家,佔比過半。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公司盡管經營性現金流呈現淨流出,但其原因是在上半年大幅擴張所致,這一點在龍頭房企上較為明顯。數據顯示,上半年132家房地產公司經營性現金流量淨額僅為-550.87億元,同比下降了774.45%。其中,萬科上半年經營性現金流僅為-97.92億元,而公司去年年底及今年一季度時的現金流分別為37.26億元和-23.83億元。此外,金地集團、首開股份、保利地產、招商地產等大型房企的經營性現金流淨流出均在10億元以上。從“現金為王”到“土地為王”,房企經營策略的轉變折射出行業回暖、預期向好的現狀。上半年大型房企在土地市場頻頻斬獲,為未來經營業績釋放打下了基礎。

在上半年業績弱勢復蘇的同時,結合二級市場的表現可以看到,業績增長已經成為股價上漲的邏輯起點。其中創業板指數頻頻創出新高,一大批文化傳媒、電子科技和TMT等創業板公司股價暴漲。

從創業板中報來看,不少公司股價上漲的同時,業績也得到了有效釋放。統計顯示,創業板市值前50強的公司上半年淨利潤同比增幅達到26%,遠超A股的整體增幅。從年初至今,有50家創業板公司股價翻番,這其中有42家公司上半年業績出現增長,漲幅超過50%的有14家。

創業板的強勁表現讓投資者側目。人民網財經研究院認為,創業板行情正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在資本市場的提前預演。這一方面是源於這些公司業績增速同比大幅增長,另一方面也反應出市場對於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期待,誰主動轉、誰轉得更快、更徹底,將收獲來自於市場的褒獎。

人民網財經研究院認為,部分周期性行業企穩、以信息消費為代表的新興產業快速成長等將使上市公司業績延續復蘇勢頭,但整體增幅難以出現較大幅度提高。下半年,在政策主導、區域經濟帶動下,結構性復蘇將成最大亮點,市場將孕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首先,在“穩增長”政策基調下,經濟增速出現大幅下滑的風險降低。上半年防范政府債務風險及6月“錢荒”事件一定程度上已促使經濟“去杠杆化”,“控通脹”壓力得到緩解。“定向寬鬆”的財政政策以及穩健的貨幣政策將延續,基建投資也將保持一定增速,再加上發達經濟體復蘇將促使出口增長,這都使下半年經濟企穩復蘇具有一定的可持續性,這為上市公司業績增長提供了較好的宏觀基本面。

從經濟運行周期來看,上半年工業去庫存已接近尾聲。7月食品、造紙、石化、建材、紡織服裝等行業的產成品資金佔用同比增速已回落到個位數水平。汽車、通用設備制造業已處於主動補庫存周期。隨著需求回升,庫存消化后將向補庫存周期演變,並進一步傳導到生產和銷售,從而有望提振工業增速。

其次,當前經濟仍然存在一定的下行壓力,房地產泡沫、融資成本抬頭、產能過剩等問題,對市場效率提升及投資需求擴張帶來較大程度制約。受此影響,未來政策將在“穩增長”與“調結構”間保持平衡,在經濟增長下限之上,將著力於“調結構”。

“調結構、促改革”的政策目標將為經濟增長引來“活水”。當前新一輪改革已涉及財稅、投資、民生保障及城鎮化等諸多領域,將激發經濟增長內在潛力。通過轉型和改革釋放經濟活力將成為下半年重點。特別是在加大區域經濟結構調整力度的政策指引下,中國正逐步形成“東部重服務、西部重投資”的新的發展思路,相關政策已經有所著力推進。從政策著力點看,涵蓋信息消費、節能環保、新型城鎮化、高鐵、管網建設等多個領域,這將直接帶動相關行業投資和需求提升。

在傳統產業經歷改革與轉型的陣痛之際,新型城鎮化、信息消費等新興產業將接過引領經濟成長的“接力棒”。批發零售、金融保險、商業、信息服務業及涉及化工、機械等領域的高端制造業仍將持續較快成長,市場也將呈現結構性復蘇態勢。 

(責編:值班編輯、呂騫)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