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被年輕人追捧的“光棍節”演變成了全民狂歡的網購節日。打開電視報紙,促銷廣告紛至沓來﹔刷新微博微信,很多朋友都在探討秒殺秘籍。無論是消費者還是電商們,都提前好幾天摩拳擦掌准備迎接“盛事”的到來。消費者恨不得在11月11日這天把全年想買的東西全買了,電商們則巴不得天天都是“雙十一網購節”。
根據當前形勢並結合以往經驗,全民瘋狂網購的勢頭,在今年依舊會非常狂熱。這種狂歡的背后有人略帶擔憂,“買的不如賣的精”,有些細心的消費者就發現——有商家在光棍節前先把商品價格提高再打折,實際並沒有多少優惠﹔有商家把庫存甚至已淘汰的次品借著“雙十一”重新翻出來賣﹔有些價格看似非常誘人的商品,甫一上架便顯示售罄。網購中的魚龍混雜,一定程度上也代表著目前的商業形態。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網絡電商的發展日新月異,帶動了經濟發展,也讓更多消費者更便宜方便地享受消費和服務。但伴隨著網購熱潮而上升的,則是網購陷阱日益增多,各類欺詐手段不斷翻新,消費侵權案件層出不窮。據央視曾經發布的3·15消費投訴榜顯示,網絡購物高居榜首。
網購容易維權難、快遞爆倉變慢遞等問題的存在,都意味著整個行業還需進一步發展完善。我們甚至不難想見,“雙十一”過后將迎來一例又一例的網購糾紛。狂歡時人們總抵不住低價促銷的糖衣炮彈,一通採購之后等靜下心來才發現花了不少冤枉錢。一旦發現購買的商品送貨慢或者質量不及預期,出現退貨或者糾紛的情況就不足為怪了。
由於存在刷信譽或者虛假交易等不法行為,使得很多網絡商家只是“看上去很美”,消費者由於無法見到實物,很容易稀裡糊涂掉入陷阱。如何規避消費者網購風險,以及提高商家信譽迫在眉睫。電子商務經營者在大打“價格戰”的同時,千萬別忽略了產品質量,全方位提升服務水平才是經商之道。
新修改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網購七天內消費者可無理由退貨,這無疑對消費者的選擇權有一定保護,同時也能進一步避免網絡商家沖銷量不顧質量的行為。然而,即便如此,單從消費者個體而言,維權依舊比較困難,而且維權周期也不短。退一步講,即使維權成功,也很難引發整個行業的關注。這就需要工商部門履行職責,收到消費者投訴時依法治理,切實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