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國企紅利上繳比例、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明確國有資本繼續控股經營的自然壟斷行業改革內容等,都在《決定》中提出。有專家認為,應該考慮行業差別,進一步細化不同央企上繳紅利的比例。今后,通過進一步破除各種形式的行政壟斷,將實現公有經濟和非公有經濟共同的發展。
□大事記
2003年
國務院成立了國資委,國務院授權國資委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對大型國有企業進行監管,啟動了國有資產管理改革。
2004年
國務院國資委啟動對央企年度和央企負責人任期經營業績的考核。
2005年
國企股權分置改革開展。國資委在中央企業進行國有獨資公司建立和完善董事會試點工作,並選定寶鋼等7家企業作為第一批試點。
2007年
開始在中央本級試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企業將所有利潤上繳財政,然后再從國家財政那裡獲得投資、虧損所需的全部資金。
2009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國有資產法》從當年5月1日起施行。該法的出台填補了我國國有資產立法的空白,國有資產的監管實現了“有法可依”。
國企改革
□改革內容
◎國有資本投資項目允許非國有資本參股。允許混合所有制經濟實行企業員工持股,形成資本所有者和勞動者利益共同體。
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組建若干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支持有條件的國有企業改組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
◎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會保障基金。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繳公共財政比例,2020年提到百分之三十,更多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
◎准確界定不同國有企業功能。國有資本加大對公益性企業的投入,在提供公共服務方面作出更大貢獻。國有資本繼續控股經營的自然壟斷行業,實行以政企分開、政資分開、特許經營、政府監管為主要內容的改革,根據不同行業特點實行網運分開、放開競爭性業務,推進公共資源配置市場化。進一步破除各種形式的行政壟斷。
□解讀
紅利上繳比例提高遏制國企盲目投資
決定提出,2020年央企上繳公共財政比例提高到30%。國資研究專家、上海天強管理咨詢總經理祝波善表示,全社會對提高國企紅利上繳比例的呼聲已經很久。目前根據行業性質不同,一般競爭類央企的紅利上繳比例是10%,資源類央企上繳比例是15%,軍工科研類央企的上繳比例在5%,從2012年起中國煙草總公司稅后利潤收取比例已提高至20%。他認為,提高紅利上繳比例是回歸國有資本的本源,承擔社會責任,同時有利於產業轉型升級,遏制國企盲目投資,還可以促進混合所有制的發展。
國資委研究中心競爭力研究部部長許保利指出,應進一步細化不同央企的上繳比例,應該考慮行業的差別,國企的發展階段、經營水平,例如一些正在發展中的新興產業和虧損的公益型國企上繳比例不宜過高。
國有企業考核應按業務分類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張春曉特別強調,國企改革中的分類考核是指國有資本的分類,而不是國企分類考核,有許多央企既有公益性的業務也有競爭性的業務,應該進行分類考核。
許保利認為,國企劃分為兩類可能更符合實際:彌補市場不足的國企,這類國企所處領域,市場不能很好發揮作用,如自來水、地鐵等﹔二是參與市場競爭的企業,石油和電信等目前有行政壟斷性質的企業也應劃入此類,可細分為寡頭壟斷競爭。但目前,很多國有企業都是彌補市場欠缺的業務、競爭性業務混合經營。因此,很難將國有企業明確地劃分為哪一類。“將國有企業按業務進行重組,然后再進行分類,可能更有可操作性。”
祝波善認為,國有資本可劃分為四類,一類是壟斷型,這類國企在經營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壟斷因素,有些是寡頭競爭、有些是獨家經營,對其監管應該有立法保障﹔第二類是競爭型,聘請職業經理人,與其他所有制企業進行公平市場競爭﹔第三類是公益性,主要是地方的公共服務型企業﹔第四類是軍工類,不應過於強調利潤。
改組國資投資公司利於國企向下放權
祝波善告訴記者,支持有條件的國有企業改組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這強調了央企集團對下屬公司的放權,目前央企集團行政氣息較重,下屬公司權責不對等,難以發揮主觀能動性,如果有條件的央企集團改組為進行資本運營的控股公司,與下屬企業能發揮更大的經營自主權。
此外,一些央企集團組成國資投資公司,有利於一些央企分拆出部分業務或項目引進民資,有利於混合所有制的發展。同時,國資投資公司的建立還可以較好地解決國資進退的問題,效益不好的業務剝離出去。
對於“支持有條件的國有企業改組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這一提法,許保利認為,在中央企業中操作起來,哪些由現有企業改組而成,而新組建多少才合適,這要考慮實際情況。同時,國有資本經營公司的職責定位,它同國資監管機構的關系、對所投資企業的關系及影響,都需要做進一步的研究探索。2010年,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主要任務是配合國資委推進中央企業重組,接收、整合中央企業整體上市后存續企業資產及其他非主業資產等,從目前的情況看主要起到的作用還是處理邊邊角角的資產,持有大型央企股權還沒有做到。
打破各種行政壟斷與非公經濟同發展
決定提出,進一步破除各種形式的行政壟斷。張春曉認為,在鐵路、石油天然氣、電力、電信等關系國計民生的領域,中下游環節已經逐步放開,關鍵的環節該怎麼做還需要認真的思考。在市場成熟,民間資本成熟到可以進入產業鏈關鍵環節的時候,我們會逐步在這方面進行相應的改革,這也是國家總體的戰略布局。
“隨著市場逐步的發展,國有經濟要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該放開的一定要放開,該引進的一定要引進,該進入的一定要進入,該退出的一定要退出。”他說,但不能為了放開而降低標准,在產業鏈的環節,民間資本要具備成熟的能力和技術。當達到了一定標准,自然而然就實現了民間資本的進入,也就實現了公有經濟和非公有經濟共同的發展。
京華時報記者廖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