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2月11日電 (聶叢笑)日前,中共中央組織部印發《關於改進地方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政績考核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八項要求,明確不能搞地區生產總值及增長率排名,不再以GDP論英雄。專家表示,在新的政績考核體系下,主動降速調結構,更加注重發展的質量將成為地方政府經濟發展方式的趨勢。
通知規定,政績考核要突出科學發展導向。地方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的考核考察不能僅僅把地區生產總值及增長率作為考核評價政績的主要指標,不能搞地區生產總值及增長率排名。中央有關部門不能單純以地區生產總值及增長率來衡量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發展成效。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表示,當前中國已經走過高速擴張、高速發展的時期。隻追求GDP,就會導致出現忽略環境、忽略資源消耗、忽略宜居等重要因素。
回顧過去十年全國各省(區、市)的GDP增速,2003年—2009年內蒙古連續七年成為全國GDP增速最快的省份。專家認為,內蒙古連續高速增長的原因首先在於基數較低。其次是資源優勢,內蒙古擁有豐富的煤炭等礦產資源,上一輪經濟擴張對這些資源需求旺盛,價格持續高漲。另外,資源暴富帶來了房地產等投資的興起。這些因素使內蒙古經濟多年保持了20%左右的高速增長。
專家表示,這種依靠過度的開採礦產資源,以犧牲環境和生態為代價的帶來的GDP增長已經不再適應當今的經濟發展方式,也不符合新的政績考核評價指標的規定。強化約束性指標考核,加大資源消耗、環境保護、消化產能過剩、安全生產等指標的權重。意味著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必須扭轉“高投入、高排放、高污染、低質量、低效益”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
劉元春表示,我國考核一直強調GDP,是政府的利益結構決定的,有了GDP,才有財稅。未來,在弱化GDP時要改變當前地方政府過度干預生產、破壞環境、加速能源消耗的現狀。
自2010年開始,北京上海已連續三年成為GDP增速最慢的兩個城市。專家認為,北京、上海等地經濟增速的放緩是其主動調控的結果。北京不僅在下大力氣調結構、轉方式,淘汰落后產能,加大高新技術投入,同時主動調低經濟增長預期目標,將更多資源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專家表示,未來在新的政績考核評價體系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轉變發展方式,主動降速,尋求經濟健康發展將成為一種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