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閉幕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可以說是新年之前的禮物。最近一段時間以來,農業板塊整體有不錯的漲幅。這在最近股市一片肅殺的氛圍下,算是一個非常不錯的亮點了。
不過,投資者應該更加深入的看待這個會議。我們注意到了會議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的突出強調。會議提出,要堅持“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這二十個字將在未來刻畫出中國農業發展的新面貌。
我們的這個解讀聚焦於“科技支撐”,這將是未來很多農業板塊機會的來源。
“科技支撐”的提法正值全球農業科技革命興起之際。可以注意到,生物技術不斷取得重大突破並迅速產業化,信息技術和新材料等高新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
回顧一下歷史,可以讓我們充分注意到這個變化的重大意義及其機會。農業發展的邏輯,起初是“廣種薄收”,就是以擴大耕地面積,來獲得發展。這個過程貫穿了人類發展的歷史,以中國為例,可能延續到30年前——當時很多地方甚至還處於刀耕火種的階段。
之后的發展,是圍繞耕地單位面積的產量。主要是現代高產品種——比如說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包括通過增加投入,投入更多的化肥、農藥、灌溉,來提高土地生產力。這帶來了第一波的投資機會,中國的化肥、農藥產業獲得了飛速的發展。這個發展過程顯然已經到了需要變革的時候了,有統計數據說,中國擁有地球上7%的耕地,但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量卻是全球總量的35%。
所以接下來就到了集約型技術大展拳腳的時候了。機械化、節約勞動力的除草技術、新一代的化肥、灌溉、生物技術等等。
最近十年來,農業機械化的紅利已經在展開,農業機械曾經是中國股票市場上最耀眼的明星之一。而接下來,基因工程技術,以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為主導的技術,已經有了風靡的苗頭。
不過,基因工程技術方面中國的消息是喜憂參半:好消息是,植物轉基因技術專利申請量增長的動力主要來自於中國﹔壞消息是,在一些核心作物中,外資已經形成了一張“專利網絡”——孟山都在轉基因領域,似乎相當於科技領域的高通。
最新的趨勢是,隨著中產階層的擴大,對農產品的需求已經從數量需求到了質量需求。對於資源環境的重視、食品安全的重視,越來越成為農業發展的核心問題之一。從“科技支撐”的國家戰略看,這又將涉及到農業科技體制的改革。
無論如何,農業科技投資高增長可期。
《金台觀察》專欄是由人民網財經研究院的研究團隊及外部專家聯合撰寫的短篇評論,提供具有洞察力的關於中國經濟、商業趨勢的解析。投稿或有關於文章的任何意見請聯系cy#(換成@)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