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中國經濟今年已走完“上半場”,7.4%的經濟增速基本符合各方預期。應當如何看待這張來之不易的成績單?我國經濟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成效如何?年內經濟是否有望繼續走好?本報記者就此專訪了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東琪。 |
【7.4%增速來之不易】
問:您如何看待上半年7.4%的經濟增速?上半年經濟運行有哪些特點?
答:上半年7.4%的經濟增速基本在各方預期之中。宏觀層面,當前經濟呈現相對平穩的增長勢頭,和年初穩增長的政策目標基本吻合。微觀層面,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不少企業的效益有待提高,特別是中小企業的成本在增加。
上半年經濟增長呈現以下特點:第一,從產業結構看,一些積極因素在支撐和推動經濟增長。如服務業貢獻比較大,服務業增加值在兩個季度中的佔比都比去年有明顯提高。其次是制造業從低端向中高端升級,例如節能家電、新能源汽車、信息設備、交通設備等。
第二,整個經濟對房地產的依賴度在降低。上半年,在整個固定資產投資中,房地產投資增速與整體投資增速相比下降得更快。可見,我們採取的“穩增長”投資不是穩房地產而是加大非房地產投資,其他實體投資的增長貢獻度在提高。
第三,從需求結構看,出口、投資和消費三駕馬車中,出口的貢獻在下降,對消費特別是居民消費的依賴在提高,國內居民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在提高。
第四,綠色水平提高,是一種代價比較小的增長。
需要指出的是,7.4%經濟增速與前幾年相比有所下降,但仍處於合理區間。我國經濟發展正處於由跨越式增長、超級繁榮向新常態化增長的變化過程中。所以,這種經濟增速放緩趨勢是中長期經濟換軌的需要。實際上,取得這樣的成績來之不易,橫向比較看,這一增速在世界范圍內是最高的,兩倍於今年上半年世界經濟3%的增速。
【數據顯示向好趨勢】
問:請您就我國在促進經濟轉型升級、提升經濟增長質量方面取得的成效,作一下具體解讀?
答:第一,政府宏觀調控機制發生了明顯轉變。上半年經濟由一季度下滑到二季度走穩,主要是依靠市場調節作用的發揮。近一兩年來,政府面對經濟下行壓力時,更多地遵照市場規律,並未全面放鬆貨幣政策或是採取大規模的財政刺激政策,而是合理調控、加強引導,更好地發揮了市場的決定性作用。相對整個經濟而言,政府起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更多地依靠市場能量的釋放。這種經濟回升也更具有可持續性。
第二,從產業角度來講,轉型明顯加快。凡是貼近消費的產業,經濟復蘇的力度比較大。凡是大量依靠資源的地區,經濟增速明顯較慢。服務業中,信息服務、網購、網絡金融、物流配送、養老服務、教育等發展迅速,結構也在發生變化。
第三,從區域來看,現代制造業和服務業的加快發展,推動了北京、長三角、珠三角和東南沿海的經濟轉型升級。中西部地區也在加快推動經濟轉型,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
第四,從城市來看,近兩年來,城市經濟更多地向聯動發展、協調發展、集聚發展方向轉變。這種轉型更多依賴知識創造、依賴創新,有利於經濟增長質量的提高。
【年內經濟穩中求進】
問:如何看待下半年經濟形勢?
答:下半年經濟形勢會比上半年好一些,全年經濟有望實現7.5%以上的增長。
首先是各種信心指標出現持續性上升。如制造業、服務業PMI(採購經理指數)都出現了連續幾個月的上升,並且這種上升趨勢在加強﹔下半年鐵路貨運量的增長有可能由負轉正﹔從廣義貨幣(M2)和信貸總量來看,上半年整個經濟金融體系的流動性在增加,下半年估計仍將維持這種預調微調基調,保持適度、局部寬鬆,強化信貸投放的針對性﹔生產性電力和消費性電力用量都會比上半年有所加快。其次,從需求看,內外需均有明顯改觀。外需方面,隨著外部需求逐漸改善,下半年出口有望實現5%以上的正增長。內需方面,投資中,房地產投資增速可能會繼續下降,非房地產投資特別是公共投資和基礎設施投資會加大,帶動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下半年很多政府主導投資項目如鐵路、水利、環保等將加快落地和開工建設﹔消費中,居民消費穩步增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有望比上半年加快0.3-0.5個百分點,這主要是隨著經濟觸底回升,職工收入增加,市場環境改善,百姓採購意願會增加。第三,從生產角度看,企業生產經營的積極性在提高,主動補庫存在增加,整個生產活動在改善。第四,從商品市場和資本市場來看,市場活躍度提高,下半年會明顯好於上半年。
總體來看,在主要依靠市場力量的背景下,三季度經濟會實現小幅上升,四季度經濟增長穩定性更為明顯,整個下半年經濟將呈現穩中求進的特征,實現全年增長目標應無懸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