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人民幣貸款增加9.78萬億元,創歷史最高水平(之前的歷史最高水平為國際金融危機期間2009年的9.59萬億元)﹔佔社會融資規模的59.4%,比上年高8.1個百分點,佔比為五年來最高水平。”在2014年金融統計數據報告媒體吹風會上,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鬆成表示。
1月15日,央行發布2014年金融統計數據報告和社會融資規模統計數據報告顯示,12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年率增速意外放緩至12.2%,創八個月(2014年4月以來)最低,也低於央行全年約13%的增長目標。
12月新增貸款略低於市場預期
央行數據顯示,12月新增人民幣貸款6973億元,同比增加2148億元。有市場觀點認為,12月新增貸款略低於市場預期。
“在此基礎上2014年全年人民幣貸款增加9.78萬億元,略低去年12月初市場流傳的10萬億的合意貸款規模。”摩根士丹利華鑫証券高級經濟學家章俊稱,引人注目的是12月人民幣新增貸款幾乎全部來自於中長期貸款貢獻,居民中長期貸款和企業中長期貸款分別比上年同期多增加528億和1624億。
章俊認為,這主要和最近房地產銷售反彈以及四季度基建項目批復力度加大有關。而短期貸款和票據融資新增量幾乎為零,其中為給中長期貸款騰出空間,票據融資在12月被壓縮達1400億。12月份社會融資總額大幅反彈至1.69萬億,同比多增4370億。除了表內人民幣貸款顯著增長外,信托和委托貸款大幅反彈也是重要原因。此外股票和債券融資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貢獻。
在盛鬆成看來,人民幣貸款佔社會融資規模的比例雖然在短期內存在波動,但長期看整體是在下降的。
“應當說,在一定時期內,人民幣貸款佔社會融資規模的比例為50%~55%,是一個比較合理的區間。”盛鬆成稱,這表明我國融資結構仍然以銀行信貸為主,人民幣貸款依然是實體經濟的主要融資工具,但金融體系的其他融資方式也為實體經濟的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報告顯示,2014年社會融資規模為16.46萬億元,比上年少8598億元,2014年社會融資規模為歷史次高。從結構看,人民幣貸款的佔比明顯上升,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盛鬆成解釋稱,2014年人民幣貸款佔比上升,並不表明社會融資規模結構變得不合理了。融資結構的變化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一是監管當局加強了表外業務的監管,大量表外融資轉移到了表內。2014年,實體經濟以委托貸款、信托貸款和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方式合計融資2.90萬億元,僅為上年的56.1%,同比少2.27萬億元﹔佔同期社會融資規模的比例為17.5%,比上年低12.3個百分點。
二是直接融資金額和佔比都創歷史最高水平,表明融資結構繼續優化。2014年,非金融企業境內債券和股票融資合計2.86萬億元,佔同期社會融資規模的17.3%,較上年提高5.5個百分點,都創歷史最高水平。
年末M2同比增速12.2%
央行數據顯示,M2增速放緩至12.2%,創八個月(2014年4月以來)最低,低於央行全年約13%的增長目標。市場普遍認為其低於預期,並預測M2未來將持續低速增長。
“從全年來看,2014年貨幣創造相對較緩,年末M2增速未達目標。”交通銀行(行情,問診)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在其最新研究報告中分析稱,銀行資產負債表擴展略有放緩是造成這一現象的直接原因,而利率市場化、金融創新加強環境下,商業銀行存款增速放緩、負債結構變化較明顯是形成這一現象的深層次原因。
國信証券(行情,問診)首席宏觀研究員鐘正生認為,12月M2同比增速12.2%,按照期末余量計算的同比增速大幅回落至11%,其中主要原因在於季末沖存款的現象得到較大緩解。由於存款偏離度考核以及一般存款口徑調整,銀行在季末沖存款的動力大幅削弱。
“居民和財政存款下降拖累M2增速。”章俊認為,12月份M1增速維持在3.2%,而M2增速小幅下滑至12.2%,M1/M2剪刀差依然維持在高位,表明實體經濟活躍程度依舊較低。雖然12月新增貸款所帶來的企業派生存款規模較大,但12月人民幣存款還是同比下降4271億,其中主要是居民存款下降3681億,這主要與目前銀行理財和互聯網金融理財規模迅速擴大造成銀行存款流失有關。同時我們發現12月財政存款下降1.27萬億,同比少下降了1946億,這說明往年政府年底突擊花錢的現象有所改善。
盛鬆成向記者表示,2014年12月,廣義貨幣供應量M2增長12.2%,比上年同期低1.4個百分點。M2增速減緩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外匯佔款同比明顯少增。同業業務監管加強導致貨幣派生能力下降。2014年,為有效防范和控制風險,引導商業銀行穩健經營,監管部門規范金融機構同業業務,同業資金增長放緩導致貨幣派生能力下降。存款偏離度新規導致季末存款沖時點減弱。
盛鬆成稱,目前,中國經濟正處於增速換擋、結構調整和前期政策消化三期疊加的“新常態”階段。2014年M2增速較往年下降是經濟結構調整、銀行表外融資收縮、產能過剩部門擴張放緩以及同業監管加強在貨幣運行上的反映。這也是金融適應經濟運行而出現的“新常態”。
降息降准成大概率事件
根據2014年總體金融數據,市場據此判斷貨幣政策寬鬆成大概率事件。但對於政策調整時間依然具有爭議。
“雖說央行在11月的降息激發市場對貨幣政策寬鬆的極大預期,從而推動A股市場的爆發式上漲,之后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央行出於對資產泡沫的擔心而對后續寬鬆政策的跟進表現得更為謹慎。”章俊分析認為,央行在2015年延續並在邊際上加大貨幣政策寬鬆的力度是大概率事件。
章俊預測,央行會在年內下調基准利率2~3次,並根據包括外匯佔款在內的市場流動性指標來適時下調存款准備金率,同時也會容忍人民幣匯率適度貶值來應對美元升值和其他主要貨幣(歐元、日元等)由於推行或加大量化寬鬆而貶值的壓力。
鐘正生認為,盡管實體經濟融資需求並未明顯好轉,但是大幅飆高的金融數據的確給短期內貨幣政策的繼續放鬆形成了一定的制約,預計短期內降准降息的概率不高。考慮到通脹同比走勢以及外匯佔款的季節性變動,降准降息的時間窗口最早在二季度將會全面打開。
“不應縱容幫助那些產能過剩行業、地產以及地方投融資平台,而應向地產、地方投融資平台以及產能過剩行業發出穩中偏緊的貨幣政策信號﹔大力扶持三農、制造業升級改造以及戰略新興產業。”大戰略(中國)首席分析師陸俊龍認為,信貸鬆與緊既不是看絕對量,也不是看增速,而主要看它和實體經濟量的匹配程度。鑒於中國現在缺乏經濟增長引擎,大量社融和信貸未流入實體經濟,而是流入到虛擬市場抑或去填各種債務坑。因此,2014年的社融也好、信貸總量也罷是大大寬鬆的,其寬鬆程度其實遠甚於2009年。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