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一院麻醉科醫生高操。
從小到大,自己從未被做過任何手術,但作為常州第一人民醫院的一名麻醉科醫生,年僅29歲的高操已經為近千名病人實施過各種麻醉,為了能更好地站在患者的角度考慮問題,強烈的好奇心和自身的責任心,在同事的幫助下,他自己親身體驗了一個半小時的全麻過程。昨日,高醫生將自己體驗麻醉的經歷發到網上后,不少網友為其敬業精神點贊。院方則表示,這位醫生的麻醉體驗是在讀研期間完成的,這種敢於“嘗百草”的精神可嘉,但不主張其他醫療同仁親身體驗相關環節。
揚子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戰斗 文/攝
醫生發帖 講述自己麻醉體驗經歷
“我沒得什麼病,我今年年初寫年終總結,統計去年我的手術量,做了九百多台手術的麻醉,而我卻未曾體驗過整個全麻過程是怎樣的感覺……頓時,一顆好奇的心騷動起來,我提出由我的同事為我做一次全麻,並按照我的用藥習慣制定詳細的步驟。”昨日,常州當地一論壇出現這麼一則關於醫生體驗全麻的帖子引起不少網友關注。這名醫生在網帖中還提到,他今年29歲,身高175厘米,體重70公斤,煙史5年,除了偶爾喝點啤酒外並無嗜酒史,也沒有手術史、過敏史,無高血壓糖尿病等其他基礎疾病。
這位醫生的帖子引起不少有過手術經歷的網友共鳴,還有不少網友被他的敬業精神感動。另外,還有的網友則認為,現在的實驗室技術已經很完善,醫生沒有必要拿自己的健康去體驗。
網帖部分內容:
實施術前藥后,我根本沒什麼感覺。
被注射全麻誘導藥后,我就有點困了,但努力保持清醒。又一劑藥物下去后,感覺眼皮就抬不起來了,到后來,有一絲天旋地轉的感覺,緊接著就什麼也不知道了。事后了解到,在麻醉的過程中,同事還對我進行了氣管插管。
麻醉復蘇的時候,被拍了兩下臉,我有點醒了,但還是很想睡覺。同事讓我用力握他的手、抬頭、做深呼吸,總之就是不消停。最后,同事用吸痰管在我的導管裡吸了幾下,還建議我以后少抽點煙,因為咽喉裡有很多痰。吸痰是我感覺最痛苦的時候,感覺肺被抽真空了……后來,我又睡著了,整個過程大概1.5個小時,但我感覺像過了一個世紀。
對話麻醉師
書本上學再多病人心理學 也不如“全麻”一次感同身受
更懂患者的托付:
“我的命交給你了”
在體驗的同時,他想到了自己為那些打過麻醉的人,特別是有的患者麻醉臨睡過去的眼神告訴醫生:“我的命托付給你了”。
“‘紙上得來終覺淺 ,絕知此事要躬行’,親身參與實踐,感覺才會不一樣。”昨日下午,在常州第一人民醫院麻醉科,記者見到了體驗麻醉過程的醫院醫師高操,這個帥小伙笑著說,自己體驗麻醉的初衷就是為了做一個合格的醫生,做一個可以更好地為患者服務的好醫生。
他認為,為患者治療,就該設身處地地站在患者的角度去考慮問題,病人手術前是什麼樣的狀態?自己作為一個麻醉師卻從未有過相關體驗,書本上學的都是理論知識,比如,麻醉過后,可能會出現疼痛、嘔吐、頭暈等現象,但不身臨其境地體驗一下,永遠也不知道過程具體情況如何。
高操表示,美國有一個麻醉師也曾體驗過麻醉。另外,他也堅信同事的技術。而關於麻醉的后果,自己也想到了,畢竟,全麻狀態下,麻醉對人的智商和智力到底有沒有影響,醫學上到現在還沒有明確定論。
高操稱,麻醉有靜脈注射和吸入式麻醉兩種方式,這次,他都體驗了。在念大學時,他還選修了心理學。但進手術室到醒來的這一個半小時,才讓他真切體驗到了病人的那種心理恐懼。高操總結道,如果在術前把詳細麻醉過程告訴患者,讓對方心裡有數,對麻醉的平穩極有好處,可以減少術前恐慌和術后的恐懼,對術后淡忘也有一定預防作用。
鑒於自己吸痰的痛苦經歷,他建議患者術前戒煙一周,哪怕一兩天,也是有好處的,痰不會那麼多,至少減少了吸痰次數,減輕了痛苦。當然,如果能長期戒煙最好。
特別提醒
最后,高操還特別提醒,麻醉和手術是很嚴謹的事情,非專業人員切勿模仿。本實驗所有人工都是自願和免費,所有耗材和藥品都由科室實驗經費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