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金融>>互聯網金融

銀行“牽手”網絡支付:共同做蛋糕還是搶市場?

自《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指導意見》發布以來,關於“銀行擠佔第三方支付生存空間”、“銀行‘掐脖’第三方支付,死的是網貸平台”等觀點的爭論未曾停止。
2015年09月17日00:07    來源:人民網-金融頻道    手機看新聞

  人民網北京9月16日電 (記者李彤 實習生王慧君)自《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指導意見》發布以來,關於“銀行擠佔第三方支付生存空間”、“銀行‘掐脖’第三方支付,死的是網貸平台”等觀點的爭論未曾停止。

  有業內人士對本網記者坦言,當前銀行與第三方支付掘金互聯網金融市場,更多是一起做“蛋糕”而非搶市場。互聯網金融平台對銀行資金存管尚有顧慮,如何在風險控制和用戶體驗間找平衡點雙方仍需磨合。

  銀行“牽手”第三方支付:共同做蛋糕並非搶市場

  此前,央行等部委發布的《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等文件,挑動著互聯網金融市場各方參與者敏感的神經。

  文件明確指出“從業機構應當選擇符合條件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作為資金存管機構”、“支付機構不得為金融機構,以及從事信貸、融資、理財、擔保、貨幣兌換等金融業務的其他機構開立支付賬戶”等內容。

  簡而言之,銀行的歸銀行、支付的歸支付,政策層面鼓勵銀行介入互聯網金融資金存管,引導第三方支付回歸小額、通道老本行。

  北京一家網貸平台負責人對記者坦言,銀行業參與資金托管能夠給網貸平台增加信用,此前網貸行業也希望銀行能夠介入,但銀行多是採取觀望態度。其一,互聯網金融行業雖然熱鬧,但整個行業規模隻有幾千億元,還不如一家大行在一線城市的分行資金體量。其二,金融骨子裡是保守的,與盈利相比風險控制永遠排在首位。在監管政策尚未落地情況下,銀行業對新業態接受程度慢。正是近期監管政策的出台增強了其參與的信心,使銀行業對互聯網金融的布局逐漸明朗。

  “銀行介入資金存管是好事。此前缺乏資金存管要求時,不管互聯網金融平台交易額大小、軟硬件設施建設、風控投入成本多少,大家都在一個層面競爭,久而久之出現‘劣幣驅逐良幣’情況,資金托管不規范的平台運營成本少,相對規范的平台反而成本高。”他說。

  談及銀行業對互聯網金融的擁抱態度,中國民生銀行資產托管部總經理張昌林日前做客人民網“互聯網+金融”系列訪談時表示,介入互聯網金融資金托管對銀行業互聯網化是一次學習機會,在金融脫媒、利率市場化加速過程中互聯網金融可為銀行業務拓展帶來機會,為發展普惠金融、支持小微企業融資提供抓手。

  張昌林透露,目前有100多家互聯網金融平台與民生銀行資金托管系統洽談,已簽約的20多家正進行系統對接。他認為,銀行介入資金托管對第三方支付的影響沒有坊間所傳的那麼嚴重。第三方支付機構介入托管,看重存管帶來自身支付業務的增長,且銀行也需要第三方支付提供結算服務。如果雙方積極合作,第三方支付機構仍可以保持相應市場份額,甚至還會增漲。與其說兩者搶市場,不如說是共同“做蛋糕”。

  連連支付副總經理曾毅對記者表示,公司正與銀行合作推出“資金清結算+第三方支付通道”的產品模式,通過銀行清結算業務規避平台觸碰投資者資金,支付公司則對交易過程中的資金流向把關,提供通道服務,目前連連支付已陸續和數十家銀行洽談。

  銀行與互聯網平台對接:角度不同顧慮不一

  談及銀行與第三方支付在互聯網金融資金托管方面的差異,張昌林認為,兩者的出發點不同、對風險的認識也不一樣。銀行托管最基本、最重要的出發點是控制風險,第三方支付更多是獲取業務合作機會和支付交易結算量。

  “民生銀行托管系統對交易流水、交易資金、交易過程進行監管,每一筆交易、注冊、登記,包括密碼驗証都跳轉到民生銀行平台上進行。有第三方支付機構是資金‘弱托管’現象,不是對投資者每一筆交易和資金劃轉進行獨立監控,而是在互聯網金融平台上做交易驗証,之后再將數據發給第三方支付平台做核對,沒有起到實質性獨立監管作用。這也是一些平台盡管有第三方支付做資金托管,但仍發生‘跑路’的原因。”他說。

  角度不同,顧慮點有所不同。在銀行平台上的注冊、交易、驗証等環節,也引發互聯網金融平台的顧忌。杭州一家車貸平台負責人對記者舉例說道,一家股份制商業銀行自身在上海就有互聯網金融業務,且該平台在行業地位聚首。如果上述核心環節在銀行后台系統操作,如何保障數據的獨立性和安全性,不被銀行拓展自身互聯網金融業務參考。此外,如果銀行交易系統出現不穩定情況,這對平台帶來的影響是災難性的。銀行的道德操守是否值得信任,個別員工的道德風險如何防范。

  人人貸總裁楊一夫認為,兩者對接的前提是,在對互聯網金融的理念、企業經營文化、市場展望上存在共鳴,並在產品設計、業務對接、系統調試上不斷磨合。

  談及銀行與互聯網金融平台存在的理念碰撞,張昌林表示平台更關注用戶體驗、講究創新、希望不斷突破既有模式束縛。而銀行更在意合規營運、風險控制。但也是此類碰撞增強了銀行對客戶體驗、創新精神的學習,互聯網金融平台也可更深理解金融行業對風控的要求。

  對於尚未出台的網貸行業監管細則,張昌林坦言,銀行業與互聯網金融平台的期望存在差異。銀行希望在資金托管風控上有明確的要求,將監管原則講透、該界定的界定清楚。但是互聯網金融平台希望適度監管,留下一定發展空間。這也考驗著監管部門平衡能力。

  相關新聞:

  第三方支付公司首次被注銷牌照 監管趨於嚴格

  P2P平台隱性停運危機來襲 或引發又一輪倒閉潮

  P2P搶灘10萬億元供應鏈金融市場 道德性風險成大隱患

(責編:畢磊、呂騫)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圖說財經|人民電視

  • 五部委權威解碼國企改革五部委權威解碼國企改革
  • 關鍵詞點贊中國經濟關鍵詞點贊中國經濟
  • 49家京企年內外遷津冀49家京企年內外遷津冀
  • 大病醫保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大病醫保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