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國新辦經濟主題發布會系列報道之十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穩”住市場主體 構筑經濟長期向好的基石
新年伊始,國新辦舉辦了經濟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發布了2021年主要經濟數據,介紹了2022年的工作部署,並就社會各界關心的話題進行回應。對此,人民網推出了“聚焦國新辦經濟主題發布會系列報道”,進一步把握經濟發展規律、堅定信心、走向未來,尋找穩中向好的中國經濟“密碼”。
圖片來源:國新辦網站
“2021年,全國市場主體達到1.54億戶,其中個體工商戶達到1.03億戶,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
“個體工商戶平均從業人數為2.68人,以此推算,全國個體工商戶解決了我國2.76億人的就業。”
“億萬市場主體的磅礡力量推動了我國經濟總量邁上百萬億元大關,國家財力和社會財富穩定增長,承載了7億多人的就業基本盤。”
在1月27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蒲淳在介紹激發市場活力,支持市場主體發展有關情況時如是說。
如何激發市場活力,穩定市場主體,營造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構建公正公平的營商環境是社會各界關心的話題。在發布會上,市場監管總局圍繞社會各界關心的話題進行了回應。
“穩”字當頭 穩住市場主體就穩住了就業
近年來,受疫情反復、消費低迷等因素影響,個體工商戶的發展面臨不少的困難。
據市場監管部門調查,這些困難主要集中在:預期不穩、發展信心不足﹔招工難、用工貴問題嚴重,人才結構性矛盾突出﹔成本上漲壓縮了利潤空間﹔網絡平台企業利用資本、數據和技術等優勢無序擴張擠壓了個體工商戶的生存空間﹔資金鏈緊張等五方面問題。
個體工商戶遇到的問題如何解?蒲淳在發布會上表示,要充分發揮扶持個體工商戶發展部際聯席會議作用,共同研究,加強溝通,不斷完善政策﹔同時要持續完善政策措施,從財稅、金融、社保、就業等方面,研究出台一批精准扶持個體工商戶發展的政策,簡化辦理流程,加快辦理進度,實現更多政策免申即享、直達快享。
“增”勢不減為長期向好打下基礎
市場監管總局數據顯示,從總量看,截至2021年底,全國登記在冊的市場主體達到1.54億戶,同比增長11.1%﹔從增量看,2021年,我國新設市場主體2887.2萬戶,同比增長15.4%。黨的十八大以來,市場主體總量已經比2012年底的5494.9萬戶增長了1.8倍,年均增長達到12.1%,全國日均新設企業由0.69萬戶持續增長到2021年的2.48萬戶。
“總的來看,2021年,我國各類市場主體保持著穩定增長態勢,為我國經濟長期向好、行穩致遠打下了重要基礎。”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登記注冊局局長楊紅燦表示。
我國現有的企業總數是4843萬戶,實際這些企業絕大多數都是中小微企業,它們是推動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擴大就業、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撐。但中小微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普遍存在質量水平不高、市場競爭力不強等問題。
據了解,質量認証是國際通行的質量管理手段和貿易便利化工具,被稱為企業質量管理的“體檢証”、市場經濟的“信用証”、國際貿易的“通行証”。去年以來,為提升中小微企業產品和服務的質量以及市場競爭力,市場監管總局在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了“小微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認証提升行動”。
“提升行動開展一年以來,市場監管總局和各省市縣有關部門共出台了265項激勵政策,累計為9萬余家企業免費培訓37萬人次,127家認証機構面向36個行業為5000多家小微企業實施了精准幫扶。”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認証監督管理司司長劉衛軍介紹說。
劉衛軍表示,通過對這些幫扶企業的問卷調查,95%以上的企業反映提升效果非常明顯。很多企業從“一把手”到一線員工,質量意識明顯增強﹔管理水平得到提升,企業運營效率大幅提高﹔企業生產流程不斷優化,運營成本下降,產品和服務質量以及客戶滿意度顯著提高。
在今年3月1日,《市場主體登記管理條例》即將實施,作為我國制定出台的第一部統一規范各類市場主體登記管理的行政法規,為保護市場主體合法權益、促進創業創新、維護市場秩序提供了法治保障,這也標志著商事制度改革邁入了法治化、規范化發展新階段。
相關專家認為,《市場主體登記管理條例》的實施,將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讓更多想創業、能創業的人更容易的創業,加速新市場主體的不斷入場。
公平公正 營造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
2021年,反不正當競爭成為輿論焦點,多家平台經濟企業因壟斷行為遭到處罰。在2021年11月18日,國家反壟斷局正式挂牌成立,為構建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奠定了基礎。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強調,深入推進公平競爭政策實施,強化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對規范市場公平競爭,建立完善高標准市場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在國新辦發布會上,價格監督檢查和反不正當競爭局局長袁喜祿表示,市場監管部門將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國內和國際,強化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監管執法。並更加注重競爭倡導,更加注重規則制定,為企業競爭行為設置好“紅綠燈”,引導各類資本和各類市場主體有序競爭、規范發展,更好地發揮在宏觀經濟治理和改革發展大局中的重要作用。
涉企亂收費也是困擾企業發展的問題之一。2021年,市場監管部門共發現涉企涉嫌違規金額125.2億元,已督促違規收費主體主動退還54.46億元。
“我們要通過治理涉企亂收費,讓市場主體感受到政策紅利,減輕生產經營負擔,堅定戰勝困難挑戰的信心,也堅定長期繁榮發展的信心。”袁喜祿表示。
相關鏈接:
【聚焦國新辦經濟主題發布會系列報道之一】
海關總署:2021年我國進出口規模再上新台階 外貿經營主體活力繼續增強
【聚焦國新辦經濟主題發布會系列報道之二】
【聚焦國新辦經濟主題發布會系列報道之三】
【聚焦國新辦經濟主題發布會系列報道之四】
36.3萬億元、10億噸、70%:從三個數據看中央企業2021年答卷
【聚焦國新辦經濟主題發布會系列報道之五】
【聚焦國新辦經濟主題發布會系列報道之六】
【聚焦國新辦經濟主題發布會系列報道之七】
【聚焦國新辦經濟主題發布會系列報道之八】
【聚焦國新辦經濟主題發布會系列報道之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穩”住市場主體 構筑經濟長期向好的基石
- 新年伊始,國新辦舉辦了經濟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發布了2021年主要經濟數據,介紹了2022年的工作部署,並就社會各界關心的話題進行回應。對此,人民網推出了“聚焦國新辦經濟主題發布會系列報道”,進一步把握經濟發展規律、堅定信心、走向未來,尋找穩中向好的中國經濟“密碼”。…
- 胸懷“國之大者” 守護江河安瀾——記2021年全國水旱災害防御先進集體和個人
- 2021年,成功抵御長江、黃河等大江大河大湖12次編號洪水、571條河流超過警戒水位以上洪水﹔啟動11次水旱災害防御應急響應,發布洪水預報44.2萬站次、水情預警1653次﹔派出水利專家5.1萬人次,19.79萬人次奔赴防汛前線協助處置工程險情,指導防汛抗洪工作﹔攔蓄洪水1390億立方米,減淹城鎮1494個次,減淹耕地面積2534萬畝,避免人員轉移1525萬人…… 一組組數據,一場場勝仗背后,是廣大水利人牢記“國之大者”,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形成的抗御嚴重洪澇災害的強大合力。 近日,水利部授予99個單位全國水旱災害防御工作先進集體和200名個人全國水旱災害防御工作先進個人稱號。…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