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舆情之药企

制药行业消费者信心修复排行榜


企业

事件

关注度

声誉
损伤度

应对
能力

消费者关系修复力度

信心
修复度

云南白药

云南白药被曝配方含乌头碱类物有毒成分

52.5

56.1

58.2

42.2

53.2

太极集团

药品被曝不合格

46.8

56.1

55.6

50.0

52.9

仁和药业

仁和药业陷“优卡丹”有毒风波 凸显公

45.7

44.5

60.0

61.2

52.7

联邦制药

联邦制药被曝阿莫西林爬出活虫

44.8

44.5

60.0

56.7

51.6

同仁堂

六味地黄丸被指重金属超标

44.5

56.1

42.3

57.8

50.0

瑞阳制药

涉患者输液致死亡事件

40.9

67.8

33.5

56.7

49.9

修正药业

胶囊被曝铬超标(毒胶囊)

67.2

40.6

43.2

47.2

48.0

齐鲁制药

卷入“地沟油”事件

45.0

44.5

52.9

46.6

47.6

归真堂

归真堂活熊取胆

53.5

36.7

58.6

38.8

47.1

健康元

子公司涉嫌采购地沟油作为生产原料

72.4

36.7

45.4

35.4

46.2


    说明: ①消费者信心修复指数是对企业发生负面事件后,通过危机处置和后期的修复手段,实现声誉修复,以及与消费者关系改善的程度。评估标准为以下四个指标:关注度、声誉损伤度、危机处置能力和消费者关系修复力度。其中前两项是对该负面事件舆情烈度的考量;后两项是对企业在舆情处置和后期修复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力和技巧的评估。消费者信心修复指数分值1-100分,分值越高,修复能力越强。
    ②声誉损伤度指特定的负面舆情事件给企业网络声誉带来的伤害与损毁程度,以网络舆论对企业的批评程度为评估标准,采取专家小组打分取平均值的方式进行评估。声誉损伤度分值1-100分,分值越高,损伤度越高。 
    ③应对能力指企业对特定负面舆情事件的处置能力。应对能力分值1-100分,分值越高,应对能力越强。
    ④修复力度指舆情消退后的三个月时间内,企业对网络声誉及消费者关系进行修复的力度。修复力度分值1-100分,分值越高,修复程度越好。
    ⑤监测时间:2012.1.1-2013.3.14。
    ⑥数据来源:人民在线舆情数据库。


毒胶囊、地沟油制药……过去一年,一系列涉及药品质量的负面事件,为整个制药行业敲响警钟,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之余,也深深刺痛了消费者的心。道德良知原是药企之本,治病救人方为药物之效,而铺天盖地的负面新闻,令消费者诚惶诚恐,不敢吃药,竟出现为规避毒胶囊剥壳吞药粉,导致食管灼伤之事,教人叹息。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严控生产、流通等环节,保证药品质量,是各制药企业的首要任务。出现事故后,直面问题、及时应对补救、修复关系,保障用药安全放心,重建消费者信心,是制药企业必须承担的责任。修正药业在陷入毒胶囊事件后,声明将在两年内自建胶囊生产企业,保证生产使用的空心胶囊质量,令公众看到其整改的决心;及时通报召回封存产品情况和销毁情况,将信息透明化、公开化,在一定程度上修复了消费者信心,值得肯定。


用药安全问题同样不容忽视。云南白药含未标示乌头类生物碱产品在港被召回、仁和“优卡丹”被指对儿童产生肝肾损害未作相应标示等一系列风波再引药业震荡,“中药双重标准只对国人保密”、“企业一味逐利、责任缺失”、“涉及侵犯消费者知情权”等负面声音不绝于耳。


药品因其“治病救人”的天然属性而被消费者依赖,然而却出现了因不良反应“未标示”而威胁生命的事件。在消费者普遍缺乏用药安全方面的知识的情况下,公开用药安全风险信息是药企的职责所在。在关乎消费者健康乃至生命的问题面前,用“成分保密”、“未接到修改说明书的通知”做挡箭牌显得苍白无力。云南白药及时澄清乌头碱经过特殊处理消解毒性,优卡丹修改说明书、向销售合作单位通报说明,应对行为值得肯定。然而与其被媒体曝光、药监局“下令”后再“亡羊补牢”,不如企业主动出面进行相关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并在条件允许、不涉及行业机密的情况下,适度公开药品成分,完善说明书,标明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进一步提醒医生、患者合理用药。增强责任意识,建立“不仅对投资者负责,更要对医患负责”的价值观,对于企业而言十分重要。


过去一年,传统制药与伦理困境的冲突惹人深思。归真堂被揭发“活熊取胆”,引起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响,民众道德性诉求与行业落后的发展水平剧烈碰撞,动物类重要原料使用遭遇伦理困境。随着争议愈演愈烈,归真堂在其官方网站发“归真堂养熊基地开放日”邀请函,邀请媒体与社会人士参观养熊基地。这一应对方式积极、开放,事件逐渐平息后,归真堂重启IPO程序,然而“社会责任”、“传统与伦理冲突”等议题,仍需众多药企反复考量、权衡。


此外,2012年曾有论文称六味地黄丸涉嫌重金属超标,迅速引发媒体转载、追问,同仁堂等药企纷纷“中枪”,凸显民众中药安全焦虑。而事后经调查论文中数据有误,实为乌龙事件,但中药材原料易受环境影响,其不可控性易留下隐患,需要众多药企给予高度重视。


药品质量、用药安全关乎消费者健康与生命。药企应对危机、修复信心之余,增强责任意识、重视消费者知情权、关注伦理与传统冲突,用“良心”让消费者“放心”,任重道远,刻不容缓。


(执笔: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分析师 王碧琦)

小调查

您是否用过不安全药品?

没有
不知道是不是不安全药品
您对医疗行业的总体满意度如何?
非常满意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非常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