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化行业消费者信心修复排行榜
企业 |
事件 |
关注度 |
声誉 |
应对 |
消费者关系修复力度 |
信心 |
雅漾 |
雅漾等4种高价化妆水成分仅为水 |
53.8 |
40.8 |
57.0 |
53.4 |
56.3 |
屈臣氏 |
屈臣氏珍珠美白面膜疑致死 |
54.8 |
57.9 |
62.6 |
66.9 |
55.7 |
雅诗兰黛 |
雅诗兰黛被曝旗下唇膏使用后嘴唇严重脱皮 |
30.3 |
30.4 |
43.3 |
70.4 |
54.0 |
罗莱家纺 |
罗莱家纺两度非法进口化妆品 上质检总局黑榜 |
46.4 |
40.8 |
49.5 |
58.3 |
53.6 |
佳洁士 |
佳洁士官博否认牙膏含工业废料 称均严格测试 |
60.1 |
52.2 |
57.0 |
41.1 |
51.7 |
宝洁 |
宝洁等日化产品集体涨价 |
73.9 |
63.6 |
53.3 |
42.4 |
50.2 |
资生堂 |
资生堂防晒霜深陷镉危机 公司回应称正在调查 |
48.4 |
52.2 |
49.5 |
41.1 |
47.1 |
碧浪 |
碧浪汰渍白猫被曝不达标 宝洁白猫质疑消协结果 |
43.7 |
57.9 |
55.1 |
39.9 |
45.9 |
强生 |
强生产品问题不断:多数召回忽视中国市场 |
56.8 |
46.5 |
27.1 |
43.6 |
44.3 |
欧莱雅 |
欧莱雅倩碧陷有毒门 进口化妆品安全再敲警钟 |
46.3 |
52.2 |
37.1 |
47.3 |
44.2 |
日化行业与人们的文明健康生活密切相关,而随之给企业带来的舆情事件更是数不胜数。真货假货、安全与否、双重标准等产品问题频发,加之企业不当的应对方式,使得舆情事态发展一次次地触碰舆论敏感神经,舆论形成负面惯性思维,这些都蚕食着消费者对日化企业的信任。
日化产品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而舆论对于与日化产品相关的信息也一直保持着高度关注。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企业的一举一动都关系着自身的发展。负面舆情爆发后势必会对企业产生不良影响,然而企业面对舆情事件的回应态度及应对方式,直接关系着企业形象能否在消费者心中得到修复。
此次“315”十大民生行业消费者信心与修复指数排行中,日化行业位列第七位,消费者信心表现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企业榜单中,上榜企业有雅漾、屈臣氏、玫琳凯、宝洁、罗莱家纺、佳洁士、联合利华、资生堂、碧浪、强生、欧莱雅及雅芳等十二家企业。在这些企业所发生舆情事件中,“联合利华被曝立顿茶包含‘高毒农药’”及“雅芳涉嫌夸大宣传被警告,被点名部分产品中国有售”这两件事件的声誉损伤度分值最高,均为63.6分;“联合利华被曝立顿茶包含‘高毒农药’”还获得舆论关注度最高分,为73.9分;消费者关系修复力度一项“碧浪汰渍白猫被曝不达标”一事获得最低分,为39.9分;应对能力最低分由“强生被曝产品问题不断,多数召回忽视中国市场”一事所得,27.1分;而“雅芳涉嫌夸大宣传被警告,被点名部分产品中国有售”这一舆情事件位列消费者信心修复指数最后一位,得分42.5分。
“联合利华被曝立顿茶包含‘高毒农药’”一事受到舆论高度关注,新闻报道量及网友微博讨论量为所有企业事件中最高。而面对事件企业所给出的回应理由显然站不稳脚跟,致使网民言论负面率达到46.40%。虽然联合利华方面坚称其产品安全合格,但是,网民对于立顿所给出的说法并不买账。或是由于其品牌知名度及此前品牌所奠定的舆论信任度较高,加之其面对舆情事件的及时回应,因而综合之后消费者信心修复指数并没有排名最后,但仍旧无法弥补消费者对其产品的失望心情,位列榜单中后位置。
雅芳与其刚好相反。“雅芳涉嫌夸大宣传被警告,被点名部分产品中国有售”后,雅芳面对此事以沉默应对处理,更是缺乏与媒体及网友的有效沟通。虽然在事件发生之初,舆论的关注度并不高,但雅芳的这一系列做法直接导致舆论“一边倒”地宣泄负面情绪,致使其声誉损伤严重,消费者信心修复指数随之滑落至最后一位。
综合日化行业企业舆情事件整体情况分析,目前日化行业的消费者信心表现并不乐观。日化产品的安全问题涉及到公众的切身利益,真货假货、安全与否、双重标准等产品问题频发,加之企业不当的应对方式,使得舆论很容易习惯性地站到企业的对立面,运用负面惯性思维解读事件,消费者信心指数一再下降。因此,企业亟待有所作为以转变消费者对日化行业现状的惯性思维方式。发生舆情事件后,作为大型知名企业,其产品一旦曝出质量问题,在应对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众人围观”和“舆论热议”的舆情危机。同时,大型日化企业还应防范“树大招风”的危险,积极挽救消费者信心。
从近期舆论关注焦点来看,日化企业还应防范商品涨价等相关舆情。由于日化用品的各项成本压力不断加大,且运输物流成本也增加不少,产品涨价不可避免。虽然此次榜单中并没有相关事件上榜,但每一次日化行业产品涨价都带来不小的舆论热潮,如果企业不对事件进行监测并做出正确的舆情应对,同样有可能转变为影响消费者信心修复的负面舆情。
(执笔: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分析师 冀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