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2月7日電(記者 曹華)連日來,社會各界都在深入學習討論十八大報告的內容。十八大代表、交通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胡懷邦在接受人民網記者專訪時表示,十八大報告高屋建瓴,為中國經濟從目標、思維、戰略三個方面實現突破指明了方向,經濟發展目標更重人民福祉。
人民網記者:作為十八大代表,您是如何理解十八大報告的?學習十八大報告,您最深刻的體會是什麼?
胡懷邦:黨的十八大應該說是在我們國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召開的一次重要的大會,是高舉旗幟、繼往開來、團結奮進的大會。
學了這個報告,我有幾點比較深刻的體會:第一,從理論層面講,我覺得這個報告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報告把科學發展觀與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起作為我們黨的指導思想,確立了科學發展觀的歷史地位。
第二,從政治層面看,這個報告是我們黨新時期的綱領,宣示了我們黨要舉什麼旗、走什麼路、以什麼樣的精神狀態、向著什麼樣的目標前進等重大問題。
第三,從實踐層面看,這是指導未來一個時期黨和國家工作的行動綱領。報告對我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進行了進一步明確,尤其從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五位一體”為我們國家的發展描述出了宏偉的藍圖,指明了方向。
人民網記者:您認為金融領域十年改革發展的重要成就和變化是什麼?
從十六大以來的這十年,是我們國家經濟發展、創造奇跡的十年。
首先,金融企業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從銀行業來講,從交通銀行作為國有銀行改革的探索者率先引進戰略投資者、在滬港兩地上市,一直到中國農業銀行股份制改革的收關之作,標志著五大國有銀行改革全面完成,公司治理機制全面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基本確立。
第二,金融市場體系不斷完善,隨著市場化的改革,貨幣市場、資本市場、保險市場不斷發展,形成了多層次、多元化的市場體系。
第三,匯率、利率的市場化改革穩步推進。建立了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第四,金融業綜合化改革試點穩步推進。一些大的商業銀行除了商業銀行主業之外,還廣泛涉足信托、保險、証券等跨市場業務,銀行業跨業、跨市場服務能力不斷提升。
第五,銀行業的對外開放取得了新的成就。現在中資銀行和外資銀行在國際舞台上同台競技,中國金融業尤其是銀行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最后,監管的專業化和有效性也在不斷提升。
人民網記者:您認為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還面臨哪些困境?
我認為,首先,我們發展的質量亟待提升。這些年來發展的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過度依賴要素的投入,依賴資源和原材料的投入。在經濟增長中,存在一些比較虛的成分,比如土地財政、房地產泡沫使我們的經濟存在一些“虛胖”。我們經濟發展了,但是收入差距拉大。
第二,我們面臨經濟結構的調整問題。必須對高能耗、高污染、產能過剩等行業進行大幅度壓縮和調整。但是由於種種原因,這種結構調整還比較緩慢。
第三,中國處於城鎮化過程中,目前我們的城鎮化率首次超過了50%,這是一個好的現象,但是現在城鄉二元結構的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第四,我們這十年快速發展主要得益於三大紅利:一是改革紅利﹔二是開放紅利﹔三是人口紅利。改革的紅利正在消減,這三十年通過改革,我們釋放了經濟活力,提高了經濟效率,但現在改革處於新時期,要加大改革力度現在還面臨一些難題。
人民網記者:針對中國經濟面臨的這些問題,您認為它的出路在哪?
針對中國經濟現在所出現的一些問題,我覺得要從目標、思維、戰略這三個方面實現突破。
一是,要以新的目標來定位中國經濟的發展方向。這次十八大報告實際上已經確定了這個目標,過去我們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現在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出了“兩翻番”的目標,一個是國內生產總值翻一番,二是城鄉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
二是要以新的思維剖析中國經濟存在這些問題的根源。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引擎,現在需要轉變,“外貿、投資、消費”這三大引擎,今后要從主要依靠外需轉向內需,由主要依靠投資轉向消費來拉動,由主要依靠投入轉向創新驅動和效率驅動。
第三,以新的戰略來解決中國經濟發展之道。從戰略層面上看,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宏觀調控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隨著發展戰略機遇期內涵和條件的變化,這些過去行之有效的調控方式和手段,其效能也會降低。所以在這個意義上講,對宏觀經濟政策也需要進行調整。
我個人認為,有七個方面的具體經濟政策可以考慮。
第一,完善計劃生育政策,延續人口紅利。我國現在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勞動力成本提高。可以考慮對計劃生育政策進行適當調整。
第二,在拉動內需、刺激經濟增長方面,我覺得財政政策應該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比如加大減稅力度。現在稅收每年9萬億,財政收入超過10萬億,如果每年減收1萬億稅收,將有利於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有利於提高企業的利潤率,有利於增加企業的投資能力,也有利於增加個人的消費。
第三,發行長期國債。由於減稅可能會使基礎設施建設出現資金缺口,但中國目前國家債務佔GDP比重隻有15%,發債的空間還是比較大的,可以通過發行中長期債券來解決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問題。同時,發行中長期國債也有利於利率市場化,有利於債券市場的發展。
第四,國企股權多元化。現在我們提出要繼續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毫不動搖地發展國有經濟﹔毫不動搖地支持民營經濟的發展。
第五,完善社保體系。通過減持國有股權,可以增加社保資金。減少國有企業的股權,一方面可以劃撥,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市場上出售,然后增加社保資金。
第六,完善房地產調控政策。把房地產調控的行政手段適時轉化為市場手段。
第七,要繼續深化改革、繼續加大開放,使中國經濟真正走上可持續、穩定發展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