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央行更新金融機構人民幣信貸收支表,數據顯示,中國金融機構4月新增外匯佔款2943.54億元,4月底外匯佔款總計人民幣27363萬億元。自去年12月以來,金融機構外匯佔款已連增5個月。
全球多個經濟體掀起一輪降息大潮,內外利差的擴大,持續加劇熱錢流入中國的壓力。今年1月,中國外匯佔款猛增6837億元,是2012年12月的5倍,比2012年全年外匯佔款新增規模4946億元還要高,也是外匯佔款有記錄以來最大月度增幅。而2月外匯佔款新增2954.26億元,新增數額環比回落近六成,3月降為2363億元。4月再次回升至2943.54億元。
業內分析人士表示,外匯佔款是金融機構結匯所形成的資金投放,其來源主要有三個方面,即直接投資淨流入、貿易順差和短期資本淨流入。直接投資淨流入和貿易順差規模相對平穩,新增外匯佔款的波動主要源於短期資本流動。因此,大量“熱錢”跨境流入我國應是當前新增外匯佔款維持高位的主要原因。
>>專家說法
可以用降息對抗熱錢
隨著近期全球多個經濟體紛紛降息,熱錢借助各種管道尋找進入中國的機會。金融問題專家趙慶明表示,相比發行央票等溫和手段,降息應是更好的手段,可降低中國與其他各國的利息差,對抑制熱錢流入也有積極作用。但趙慶明也承認,隨著央行屢屢動用央票發行、正回購等貨幣工具,當前中國降息的可能性在減小。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面對當前熱錢頗為洶涌的勢頭,還應考慮從根本上做文章,也就是完善匯率形成機制。中國央行已多次強調,當前任務之一就是增強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使市場供求在匯率形成中發揮更大作用,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記者高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