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局官員呼吁盡快調整人口政策 稱人並非越少越好--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統計局官員呼吁盡快調整人口政策 稱人並非越少越好

2013年05月16日07:19    來源:經濟參考報    手機看新聞

 

【相關視頻】黃潔夫、陳嘯宏:機構改革后 人口政策將更符合中國社會經濟發展需要 

(統計局官員呼吁盡快調整人口政策 稱人並非越少越好)網絡配圖

       進一步完善人口政策很有必要

  我國人口已經出現新的變化趨勢,人口結構已嚴重失調,人口結構性矛盾也日益顯現,已成為當前及今后較長時期人口發展的主要矛盾,已影響人口可持續發展,成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因素,進一步完善人口政策很有必要。

  現行人口政策調整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人口多,底子薄,人均佔有資源相對不足是我國的基本國情。我國在上世紀70年代初開始實施計劃生育政策,經過了40多年的努力,有效控制了人口快速增長,大大緩解了資源和環境壓力。我國人口出生率由1970年的33.43?下降到2012年12.1?,年淨增人口由上世紀七十年代的2144萬人降到目前600多萬人,總和生育率由1970年的5.83,下降到現在的1.5左右。但隨著計劃生育政策實施周期拉長,其積極效應正在逐步遞減且副作用也日益顯現,對現行人口政策進行調整顯得十分必要和緊迫。

  人口結構性矛盾凸顯

  一是人口老齡化提速,未富先老。人口老齡化既是社會進步的標志,也是21世紀人類面臨的新挑戰。我國人口年齡結構從成年型進入老年型僅用了18年左右的時間,而發達國家則用了幾十年到上百年時間。我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012年已達1.27億、佔世界老年人口比重達22 .7%,佔全國人口比重從1982年的4.9%增至2012年的9.4%,上升了4 .5個百分點,而1953年到1982年隻上升了0 .5個百分點。據預測,到2030年,我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將首次超過0-14歲少年兒童人口﹔到2050年,我國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數量將達到4億,佔總人口比重將超過30%。發達國家普遍是在人均G D P處於一萬美元時才進入老齡化,我國於2000年進入老齡化時人均G D P隻有800 多美元,我國老齡化超前於經濟發展,即“未富先老”。面對老齡化提前來臨,整個社會從物質到心理等方面都沒做好准備,現有社會保障體系不僅不健全而且水平低,養老資金缺口較大,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發育嚴重滯后,社會保障面臨空前壓力。

  二是少子化日趨嚴重,未富先少。少子化是現代化進程的產物,也影響著現代化進程的推進。我國0-14歲人口佔總人口比重,1982年為33.6%,2012年隻有16 .5%,下降了17 .1個百分點。大大低於世界的27%平均水平,遠低於印度的34.4%,比美國的21%還低,僅高於日本的13%﹔同時0-14歲人口總量也大幅下降,1982年為3.4億人,2012年隻有2.2億人。按照人口統計標准,0-14歲人口佔總人口的比例在20%-23%,為正常﹔18%-20%,為少子化﹔15%-18%,為嚴重少子化﹔15%以下,為超少子化。按此趨勢,2030年之后我國人口年齡結構將由目前的橄欖形演變為倒金字塔形。

  三是出生人口性別比失衡居高不下。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出現了出生性別比持續上升、嚴重偏離正常值范圍的現象(正常值是103-107)。2 0 1 0年 第 六 次 人 口 普 查 仍 然 高 達118.06。2010年,0-19歲人口男孩有1 .72億人,比女孩多了2200萬,2020年后,每十個年輕男性中將有一個難以找到女性與之相匹配。

  當前我國人口結構已嚴重失調,人口發展的主要矛盾已經由人口數量轉向人口結構,將深刻影響我國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一是影響勞動力供給。少子化將造成勞動人口減少,將使勞動力老化且供給不足特別是青年。當前我國勞動力供給不足已初露端倪,勞動力減少趨勢已不可逆轉。2012年我國15-59歲勞動年齡人口9 .37億,比上年下降345萬人,首次呈現負增長,比重為69.2%,同比上年下降了0.6個百分點,連續2年下降,可以基本判斷我國勞動力供給高峰已經產生並出現拐點,表明“劉易斯拐點”已到來。盡管近年來,就業市場呈現大學生就業難與企業招工難並存格局,但由於少子化加劇、老齡化趨勢加快,我國勞動力供給短缺已拉開序幕。勞動力供給將由“無限供給”轉為短缺、由結構短缺轉為全面短缺,今后我國企業用工成本的優勢將不復存在。

  面臨掉入低生育率陷阱風險

  在上世紀90年代末,我國緊張的人口增長問題就已得到徹底緩和,並產生逆轉,進入了低增長通道,多年來人口增長呈現低增長率與低增長量並存格局。

  總和生育率指標是研判人口形勢和制定人口政策的重要依據之一。按照人口統計標准,總和生育率2.1為世代更替水平、2.1以下為低生育水平、1.5以下為很低水平、1 .3以下為超低水平、1.0以下為危險水平。我國總和生育率從1970年的5 .81下降到1980年的2.24,在上世紀90年代初下降到更替水平之下,至今已有21年。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和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總和生育率分別為1 .17和1.18,這個數據明顯偏低,原因是普查中低年齡段人口存在少報和漏報現象。2010年全國總和生育率,國家統計局評估后數據是1.5左右。

  人口運行有其慣性,由於我國生育率長時間低於更替水平,人口負增長能量正在日益累積,現在正從正增長區間向負增長區間轉變,處於拐點區,一旦進入負增長慣性區間,盡管還有若干年的正增長,但負增長趨勢已不可逆轉。預計2026年后我國人口將出現負增長。

  這種狀況應引起我們的關注,並未雨綢繆,防止我國掉入低生育陷阱。

  此外,由於少兒人口大幅下降,減少了未來的勞動力供給總量,從而造成人口紅利期縮短,可能引發將來人口負。並且現行生育政策還導致了城鄉之間、地區之間、民族之間生育權益的不平等﹔給社會穩定及國防安全帶來隱患。因此,現行生育政策有待調整。

(責編:曹華、喬雪峰)

相關專題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