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監會15日發布的商業銀行主要監管指標季度數據顯示,截至一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達5265億元,同比增長20.15%,創最近3年來的新高﹔不良貸款率為0.96%﹔貸款損失准備達15370億元,撥備覆蓋率達291.95%﹔淨息差水平為2.57%,同比和環比均有較大幅度的下降﹔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總額達141.3萬億元。
業內人士分析,統計數據進一步印証了銀行業不良貸款未來將溫和上升的趨勢,銀行業信貸資產質量正面臨較大考驗,區域性風險的蔓延不容忽視。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總量規模雖然可控,但仍需監控潛在風險。批發零售業貸款余額增幅較大,積聚信用風險。數據顯示,一季度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的不良貸款余額分別為3241億元、896億元、454億元、612億元、62億元。
統計數據顯示,一季度商業銀行實現淨利潤3688億元,資本充足率為12.28%。銀監會表示,我國自今年1月1日起施行《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簡稱新《辦法》),原《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管理辦法》同時廢止。因此,自一季度起,銀監會披露的資本充足率相關指標調整為按照新《辦法》計算的數據結果,與歷史數據不直接可比。而且,新《辦法》對資本充足率的計算方法更趨嚴格。例如,新增操作風險資本要求,對合格資本工具採用更嚴格定義,對信用風險權重進行調整,取消市場風險的計算門檻。因此,按新《辦法》計算的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總體有所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