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7月18日電(記者 曹華)中國一項規模數以萬億計的市場即將激活。根據近日中國銀監會與國家林業局聯合印發的《關於林權抵押貸款的實施意見》(銀監發〔2013〕32號,以下簡稱《意見》),林農和林業生產經營者可以用承包經營的商品林做抵押貸款。資料顯示,中國林權價值規模,至少兩萬億元。
《意見》實現了林業資源變資本的歷史性突破。《意見》對規范林權抵押登記、林木資產變現提出了明確要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負責辦理林權抵押登記或變更登記,並明確了林權抵押、變更、注銷登記,以及登記備案等的具體程序和要求﹔貸款到期后,借款人未清償債務或抵押合同規定的其他行使抵押權的情形發生時,可通過競價交易、協議轉讓、林木採伐或訴訟等途徑處置已抵押的林權。
《意見》還規定,林權抵押貸款重點滿足林業生產經營、森林資源培育和開發、林產品加工及借款人其他生產、生活相關的資金需要﹔銀行業金融機構要根據借款人的生產經營周期、信用狀況和貸款用途等因素合理協商確定林權抵押貸款的期限,貸款資金用於林業生產的,期限要與林業生產周期相適應。這一舉措破解了各地普遍存在的抵押范圍偏窄,貸款期限與林業生產周期不匹配的問題。
《意見》提出,銀行業金融機構應加大對林業發展的有效信貸投入,促進林業和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這是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后續配套政策的一個突破。
資料顯示,現今我國森林分為三大塊:第一塊是集體林,面積27億畝,約佔全國林地的60%,這是農民的資產,已經承包到戶,由農民自主經營。第二塊是國有林區,面積9.1億畝,約佔全國林地的20%。產權是中央政府的,林權証由國家林業局頒發,委托地方政府具體管理。第三塊是國有林場,有4855個,面積9.3億畝,約佔全國林地總面積的20%。由地方政府分級管理,省屬林場佔10%,地市屬林場佔15%,縣屬林場佔75%。第二塊和第三塊加起來,約佔全國林地的40%,這是國家的資產,由各級政府管理,主要提供生態服務。目前,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已經基本完成,國有林區改革仍在探索,國有林場改革正在7個省區進行試點。國有林場改革的方向是要更好地提供生態服務,生產更多的生態產品。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央和地方財政對林業的直接投資為6786億元,經過植樹造林、森林經營,全國活立木蓄積量達到149億立方米,這是一筆巨大的綠色資產,資產價值超過10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