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利率市場化的關鍵是自上而下打破隱性擔保,使各金融主體風險自擔、優勝劣汰,從體制內規模擴張轉變為體制內外無差異競爭
6月下旬的銀行間市場利率飆升,引起各方高度關注。這次市場波動的起因之一是外匯佔款流入的減少影響到銀行的資金面和信貸擴張能力。我們認為,此次銀行間高息風波是利率市場化的必經過程。流動性緊張迫使銀行調整頭寸,是利率雙軌制進入並軌階段的典型表現。令人期待的是,利率市場化將釋放下一輪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制度紅利。
長期以來,大型國企享受低利率融資,而承載中國90%就業的中小企業卻融資困難,其根源在於銀行貸款利率的“雙軌制”。體制內,銀行在存款利率管制下獲得大量低成本存款資金,而在貸款利率不完全放開的情況下,更傾向於面向由國家信用間接擔保的大型國企放貸﹔體制外,市場化的中小企業不得不承受較高的資金價格。因為體制內外的資金價格差異,形成了多層次套利體系:部分國企變身影子銀行,發放委托貸款來獲取利差收益﹔銀行同業間批發零售資金業務快速增長,部分銀行短借長貸,利用票據和信托收益權的買入返售和賣出回購,滾動投資於信用風險資產套利。
目前,面臨金融抑制的主要是中小企業。長期以來銀行盈利模式主要通過擴張規模而不是追求效率。這種模式之所以能成功,其根本原因是中國的信用體系具有隱性的國家擔保,即國家“擔保”銀行、中央政府“擔保”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地方政府“擔保”地方大企業。因此,隻要銀行仍在體制內擴張而不參與到中小企業的融資中來,其面對的風險源並不因業務的增加而增加,因為實質上都是由同一個國家信用所擔保。
因此,中國利率市場化的關鍵是自上而下打破隱性擔保,使各金融主體風險自擔、優勝劣汰,從體制內規模擴張轉變為體制內外無差異競爭。我們認為,這是“盤活存量”的要義。
將利率並軌與上世紀 80年代末價格市場化闖關比較,兩者之間有許多相似之處。目前,利率市場化改革已進入深水區。去年央行允許商業銀行存款利率上浮,完成了存款利率市場化改革三級跳中的第一跳,下一步可進一步擴大甚至放開中長期定期存款的上浮區間,待時機成熟后再逐步擴大短期和小額存款利率上浮區間,直至最終放開上浮限制。
由於銀行對不同期限和額度的存款定價差別較大,考慮到國際上大多數成功國家均是逐步、漸進式放開存款利率上限,中國存款利率的放開宜按照“先長期后短期、先大額后小額”的思路漸進式推進。因此,利率市場化的下一步突破口是進一步激活存款市場。一方面,針對大額長期存款的市場化應當重啟,比如可以在大中銀行展開大額可轉讓存單市場一類的試點﹔另一方面,針對小額存款的存款保險制度應適時推出。
《 人民日報 》( 2013年07月22日 1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