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政策出台幾日,中國銀行業幾乎不約而同地按兵不動。已經有人揣測,基准利率將成為短期內銀行放貸的‘潛規則’。大家都在一個碼頭上混呢,你看著我,我看著你。價格聯盟的事,顯然違法,誰也不敢挑頭做這事,但心照不宣總是可以的吧”
中國利率市場化又邁出堅實一步,萬米長跑離終點似乎隻剩最后100米沖刺了。央行7月19日決定,自今年7月20日起,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通俗地說,無論企業還是個人,今后向銀行借貸,理論上和政策上都可以和銀行討價還價了。而僅僅在此前一天,媒體和金融業界還在為溫州可能立法確定民間融資年息48%一事爭論得面紅耳赤,一夜之間,爭辯已然毫無意義。
面對讓人措手不及的金融新政,人們又在猜想空間自由馳騁,下一個金融新政會是什麼?存款利率市場化會不會在短時間內推出?人民幣離自由兌換還有多遠?而對中國企業界而言,當下最現實的問題就是:銀行業將如何應對利率市場化?企業在貸款時真的可以討價還價嗎?
要想弄清楚這些問題,應該首先揣測一下央行為何會在這個時間推出貸款利率市場化。原因不外乎這麼幾條:
其一是培育中國銀行業市場環境。長期的利率管制讓中國銀行業在父愛式關懷下日進斗金。數據顯示,16家上市銀行去年淨賺10269.52億元,相當於每天淨賺約28.14億元。今年第一季度上市銀行利潤總額首次超過3000億元,16家上市銀行佔了A股2400余家上市公司第一季度淨利潤總額的50%以上。
其二是遏制實體經濟下滑趨勢。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實體經濟尤其是小微企業哀鴻遍野,即使幸存,也是舉步維艱。利率管制導致銀行間缺乏差異化,大中小銀行無一例外地削尖腦袋爭奪大客戶,而對中小客戶視而不見。大企業不需要更多的錢,但仍然有銀行硬給他錢﹔中小微企業急需要錢,但銀行卻不願意給他錢。盡管上下都在呼吁給中小微企業貸款扶持,但嚴重同質的銀行業競爭讓政策更多地停留在口頭上。
其三是向規范影子銀行做出安排。中國影子銀行規模龐大,甚至有境外機構毫不諱言地指出,如果不採取措施規范影子銀行,中國可能會爆發金融危機。影子銀行之所以是“影子”,就是因為他們受制於央行貸款利率限制,無法堂而皇之地提高利率。貸款利率市場化將有助於實現影子銀行的透明化,為后續規范管理影子銀行提供基礎性制度安排。
其四是為完全利率市場化測壓。相比貸款利率市場化,存款利率市場化才是利率市場化的核心。存款利率市場化,將把銀行完全推向市場,優勝劣汰下將導致一些競爭力弱的銀行破產。當然,存款利率市場化的前提是存款保險制度安排。貸款利率市場化則是為此探溫試水。
一言以蔽之,貸款利率市場化就是試圖通過市場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問題是,這樣的合理配置能否真的實現。面對已經放開的貸款利率,企業界總是將信將疑:真的可以向銀行討價還價嗎?銀行真的會以低於基准利率的價格放貸嗎?真的可以貨比三家后再貸款嗎?長期看,這些必然會實現﹔短期看,就顯得有些難度。
首先,誰會放棄到嘴的肥肉。主觀上看,中國銀行業很難在短時間內接受低利潤率的現實。長期以來的行業壟斷與政策利差,養肥了中國銀行業。中國銀行業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自覺放低姿態,放下身段,放棄對高利潤的追求。說白了,好日子能過一天是一天。客觀上看,存款利率暫未放開,銀行業的存貸利差空間不大,銀行更不會輕易自覺做到貸款利率下浮。
其次,誰會“冒天下之大不韙”第一個放棄肥肉。央行政策出台幾日,中國銀行業幾乎不約而同地按兵不動。已經有人揣測,基准利率將成為短期內銀行放貸的“潛規則”。大家都在一個碼頭上混呢,你看著我,我看著你。價格聯盟的事,顯然違法,誰也不敢挑頭做這事,但心照不宣總是可以的吧。
不過,話又說回來,利率市場化是大勢所趨。無論是國有銀行還是股份制銀行,抑或是外資銀行,甚至日漸成型的互聯網金融,誰不順勢而為,誰就會被歷史拋棄。沒有壯工斷腕的魄力,銀行將很難贏得未來。放棄嘴裡面現在的一塊肉,將會為將來贏得更多的肉。中國銀行業應注重對潛在優質客戶的培育,注重對中國實體經濟的培育,隻有這樣,中國銀行業才能適應未來的完全利率市場化,才能真正在助力中國經濟發展的同時,分享中國經濟發展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