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信托子公司設立私募股權投資(PE)子公司、通過基金子公司設立資產管理子公司,銀行在PE投資領域的限制已逐漸被打破,雖然孫公司經營PE投資業務與銀行沒有直接關系,但銀行豐富的客戶資源無疑使銀行系公司開展PE業務具備天然優勢。
今年銀行系公司對PE業務不吝加大投入,6月份開業的興業信托全資PE子公司興業國信資產管理公司的注冊資本為1億元﹔去年年末建信信托PE基金投資規模為5.74億元。
銀行對經營PE業務已覬覦多年,但得以間接涉足PE領域還需依靠子公司。通過PE業務,銀行可向處於更早發展階段的企業提供融資支持,股債結合的模式更是可以突破此前難以解決的諸多融資難題。
建行旗下的建信投資在描述公司優勢時對建行集團背景不吝筆墨,正如建信投資所描述,建行集團擁有數十億客戶資源,以及提供包括信貸、信托、融資租賃、投資銀行、投資基金等完整的金融工具體系和強大的金融服務能力。建信投資依托建行更可以直接對接金融和產業資源,通過股權和債權投資等多種形式,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務。
除了客戶資源優勢外,商業銀行逐漸強大的綜合金融服務能力無疑也成為子公司、孫公司所擁有的一大優勢。而這正是銀行轉型的方向之一,在利率市場化倒逼的壓力下,銀行需要逐漸淡化傳統的間接融資中介的定位,不少銀行通過不斷涉足基金、信托、保險、金融租賃、PE等領域往綜合化經營的方向轉型。目前除了証券行業尚未涉足外,其他金融領域銀行基本均已涉足。部分銀行離全牌照僅一步之遙。
但銀行系公司在經營PE業務方面非常低調,很少對外披露新發起設立的基金,更不用說具體投資項目了。這讓銀行系PE業務運作情況籠罩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以兩年前就開展PE業務的交行系公司交銀國際(上海)股權投資管理公司為例,該公司連官網都沒設立,除了第一隻基金成立時通過交行對外發布了消息外,此后很難再找到這家公司的信息。建信信托的PE子公司一共發起成立了幾隻基金也並未明確對外披露。
銀行系PE公司如此不注重對外宣傳,與銀行系PE公司背靠銀行集團龐大客戶資源和資金優勢不無關系,僅靠銀行集團背景就可以解決PE公司資金端和項目端兩頭的難題。對銀行來說,PE則提供了解決企業客戶尤其是中小企業客戶融資難的重要工具。這對中小企業來說,又何嘗不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