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遭遇招商銀行關閉App開戶驗証接口,又遇行長曹彤離職“出走”,一出生就備受關注的首家民營互聯網銀行微眾銀行近日“禍不單行”。不改變世界,就改變自己,微眾銀行多次在公開場合宣布,要做金融機構和大眾客戶的連接平台,未來收入主要來源於手續費。有業內人士認為,由於遠程開戶功能遲遲未落地,吸收存款暫時轉為空想,微眾銀行隻能“無奈轉身”成為“中間人”角色。
微眾銀行副行長黃黎明昨日公開表示,未來微眾銀行要依托於騰訊平台做大眾客戶和金融機構的連接平台,且不同於目前傳統銀行主要收入來源為存貸利差,微眾銀行90%的收入來自手續費收入。值得注意的是,微眾銀行在上線之初並未提出連接平台的定位,也並未過多描述自己“中間人”的定位。
不過,隨著“微粒貸”的推出,以及微眾銀行App上線,與傳統商業銀行合作開始落地。
就在微眾銀行不斷轉身的同時,未來出現在微信平台上的“微粒貸”可能會吸引更多商業銀行的目光。昨日,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此前扎根於手機QQ錢包的“微粒貸”預計本月將在微信平台上線,最高貸款限額在20萬元。
微眾銀行貸款類產品“微粒貸”5月正式在手機QQ上線,為純信用貸款產品,線上申請,目前已向300萬客戶開放使用。黃黎明認為,希望“微粒貸”接入微信之后,在年底前開放客戶數達到1500萬,明年也許能達到幾千萬甚至上億客戶量,目前QQ、微信用戶量均超6億。不過,此前在手機QQ錢包的“微粒貸”隻針對部分“白名單”用戶。微眾銀行相關人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目前內測階段也是針對騰訊內部員工。
黃黎明認為,同現有銀行相比微眾銀行在客戶群體、提供的產品服務、渠道和收入、風險控制邏輯上都有明顯差別。
不過,微眾銀行的“無奈轉身”主要因為遠程開戶功能遲遲無法實現,互聯網銀行目前隻能依靠其他銀行的銀行卡給用戶做身份驗証,開立的賬戶為弱實名賬戶。根據監管要求,弱實名賬戶不能吸收存款。
此外,隨著招行關閉“入口”的影響,也暴露出互聯網銀行的窘境。還有業內人士指出,“連接平台”這一定位並不是微眾銀行成立初期的定位,而是在“微粒貸”上線后,由於微眾銀行注冊資本金有限,又難以吸收存款放貸想出的轉型之路,所以微眾銀行未來的放貸資金主要來自於傳統商業銀行。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董希淼認為,微眾銀行定位於傳統銀行合作平台是“現實又理智”的選擇。微眾銀行等互聯網銀行在發展上未明確模式,同時受到多方面制約,加上目前金融設施及征信系統等並不完善,微眾銀行僅能依托大股東騰訊的數據平台做一些業務,但歸根結底這不是它自身的優勢。
如此看來,由於互聯網銀行隻能走“輕資產”模式,定位中間平台可能是目前為止最好的方式。微眾銀行董事長顧敏曾表示,“微眾銀行會走同業道路。目前,微眾的定位一直都是互聯網平台,做的事也都按此定位。我們沒計劃成為一家傳統定義的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