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经理和保险经纪人都不会告诉你的秘密【2】--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理财频道>>银行频道

理财经理和保险经纪人都不会告诉你的秘密【2】

2012年11月20日08:16    来源:新快报    手机看新闻

  3 预期收益不是实际收益

  案例:最近媒体报道,烟台市民王女士听信银行的一位理财经理的介绍,称某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最高可以达到10%,比银行利率高得多,因为认购起点较高,王女士和她的几个朋友一起凑了100万,购买了该银行的一款理财产品。过了一年,不仅没多,连本都赔进去了,100万只剩下差不多91万,亏了9%。王女士经历了这次“理财”之后,很“受伤”:“我们哪里知道收益和预期收益的区别?这不是误导是什么?”

  提醒:2006年10月份,中国银监会发出警示:预期收益是银行认为的在“正常”的市场走势下获得的收益。银行都不具有保证支付义务,最终的实际收益率可能与最高或预期收益率出现偏差。实际上部分银行为了销售顺畅,在发行投资较激进的理财产品时,故意只公布最高预期收益率,投资者需注意预期收益率只是用于宣传的一个数字,它并不等于实际收益率。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要有正确的判断,投资前一定要全面了解投资对象,一定要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

  4 提前还贷需预约排期

  案例:近日,市民黄先生反映,几年前他因购买房屋向某银行申请贷了17万元款,9月27日,他准备一次性将余款还清时,却遭到银行拒绝,表示如果要提前还贷,必须提前一个月向银行申请,在银行同意后才能提前还贷,对此,黄先生难以理解:“预约可以理解,为什么排期这么长?”黄先生认为,这是银行拖延时间以收获房贷利息的一种手段。

  提醒:提前还贷是一种违约,它打乱了银行的资金运转安排,而且许多贷款人多次提前还款,银行在受理该项业务时,需要付出额外的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是提前还贷在为客户省利息的同时,就等于银行减少利息收入。对于银行来说,增加贷款回收,也就增加了再次投资的压力和风险。在目前银行投资渠道非常少的情况下,提早还款,不是他们所乐意看见的。我国现行法规中没有对提前还贷的具体规定,这也是各家银行对于提前还贷设置障碍的重要原因。我国对拖欠银行贷款有严格的处罚法规,可对提前还贷却没有相应的优惠规定。由于提前还贷还要收费,如果有投资创业的机会,就没必要提前还贷,因为银行一般商业贷款利率要远远高于房贷利率,再贷款不划算,或者有其他投资机会,能拿到超过5%的收益,也没有必要急着还款。

(责任编辑:李栋、贺霞)

相关专题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