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经理和保险经纪人都不会告诉你的秘密--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理财频道>>银行频道

理财经理和保险经纪人都不会告诉你的秘密

2012年11月20日08:16    来源:新快报    手机看新闻

  理财经理不会告诉你的秘密

  预期收益率达10% 实际收益率亏9%

  每个行业都有属于自己的“衣橱里的骷髅”,金融理财行业也不例外。为了达到自身的目的,这些行业也不乏一些或明或暗的潜规则或秘密,这些小把戏会把不明就里的投资者引入误区,如银行为销售理财产品往收益率注水、机构荐股实质盯上股民频繁买卖股票的交易佣金、保险公司借助各种讲座忽悠市民购买不适合自己的产品等等。本报将通过各种案例,为你揭开他们时常会玩弄的十个小把戏。

  1 保本浮动收益产品本金会损失

  案例:2007年1月份,一位投资者在某银行购买了人民币理财产品,申购金额10万元。该产品为保本浮动收益理财计划,本金100%全额保证,可能最高收益率封顶为18%,最低收益率为0%。眼看该理财产品快到期,这位投资者致电银行的理财经理询问,却被告知产品的预期收益可能为零。这位投资者表示,在牛市行情中出现这样的收益让人难以接受。

  提醒:只给出预期最高收益率的保本浮动型产品,看似既能保证本金安全又有机会追求最大收益,但投资者购买的保本型理财产品存在着保本到期日仅能收回本金,或未到保本到期日赎回而发生亏损的可能。

  保本型理财产品对本金的保证有“保本期限”,即在一定投资期限内(一般为3年或5年),对投资者所投资的本金提供100%保证。因此,投资者在保本到期日,一般可以收回本金;如果提前赎回,且在市场走势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下,存在本金损失的可能。

  其次保本不保盈利。保本型理财产品的保本只是对本金而言,并不保证产品一定能够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此外,保本型理财产品对本金的承诺保本比例可以有高有低,即保本比例可以低于本金,如保证本金的90%,也可以等于本金或高于本金。

  2 短期理财产品收益水分多

  案例:有投资者国庆前在银行看到一款33天期限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高达4.2%,面对诱人的收益率,该投资者立刻认购。买后才知道,按照合同规定,这款产品到期日为9月29日,但理财产品资金至少也得次日到账,而今年国庆、中秋假期从9月30日开始,该产品的实际到账日最早也要到10月8日。业内人士称,根据“理财收益及理财本金在投资到期日与资金实际到账日之间不计利息”,33天年化收益率4.2%和8天的“0利息”综合计算,实际收益只有3.38%左右。

  提醒:理财产品的资金占用天数绝对不只是计息的那几天,加上募集期和到账日,资金的实际占用天数往往会多出5天至9天,长短不一的“资金募集期”和“清算期”利率一般按照活期存款利息或者不计息,摊薄了名义上的“预期收益率”,是收益率注水的元凶。因此购买短期理财产品,不能只关注它的实际投资期限,还要看资金的实际占用时间,以充分提高资金的时间利用效率。

(责任编辑:李栋、贺霞)

相关专题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