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层排查风险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商业银行就是“安全”的象征,把钱交给银行就等于把钱放入了“保险箱”。而2012年年末,银行理财产品销售混乱、无法兑付,甚至亏损等却被频繁曝光,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多米诺”骨牌似乎已被触动机关。
此前华夏银行(600015)、工商银行(601398)因员工私售的理财产品,被曝光到期不能兑付的一系列风险事件引发了监管部门的行业大整顿,银监会办公厅近日下发《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代销业务风险排查的通知》,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排查代理销售第三方产品的业务风险,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将通过明察暗访的形式进行抽查。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在收到通知之日起15日内完成对基层网点人员的排查,特别是对客户经理和理财销售经理等一线人员的销售行为进行重点排查。
银行业内人士称,虽然此次“排查”重点涉及保险、基金、信托、私募股权产品,银行自己发行的理财产品则不在此列,但是依旧让各商业银行十分紧张。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资金业务相关负责人龚鹏表示,“接到监管部门的自查通知后,总行立即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对本行理财业务相关情况进行全面风险排查,同时要求各分支行开展理财产品销售业务的自查工作。重点检查是否存在擅自推荐或销售未经批准的第三方机构产品的现象。”
不少专家担忧,近期银行理财产品被曝光的风险不过是“冰山一角”,银行理财产品规模大幅膨胀的潜在风险令人担忧。对于目前最为人诟病的银行理财产品的资产池操作模式,一位国有背景信托公司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此前监管部门已要求规范和整顿资产池模式,“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银行仍采用资产池形式运作。由于产品资金量太大,很多产品没有做到资金和挂钩标的一一对应。”专家认为,不排除监管层未来会针对银行理财产品资金池、产品设计等展开整顿。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