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两会期间,银监会副主席蔡鄂生接受记者采访,谈到自己也被银行“全额罚息”过。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邢会强也表示,问题的关键不是实行全额罚息还是差额罚息,而是相关规定透明与否、消费者理解与否的问题。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邢会强也表示,问题的关键不是实行全额罚息还是差额罚息,而是相关规定透明与否、消费者理解与否的问题。而按照现行条款如果出现问题诉诸法律,消费者多数难以得到胜诉,因为银行在告知书中确实有用粗体字写明了“全额罚息”,现实其尽到了提醒义务。持卡人即便以未口头提醒为由,多半也存在举证难的问题。
利益攸关
疯狂发卡
为扩展业务乱降门槛
常年在银行柜台工作的蔡小姐告诉记者,自己近几年不知遇到多少这方面的投诉。在蔡小姐多年的从业经验看来,关于“全额罚息”这几年为何出现这么多的投诉和矛盾,除了无意被罚款的那部分外,更多的则出现在迫于经济无法全额还款的那部分用户,“这些是明知被罚,但每个月却还很无奈接受霸王条款的弱势群体”。
蔡小姐介绍,这个问题源头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信用卡的发卡量太大了,而且标准上面没有很好把控。目前,中国信用卡发卡量为3.02亿张,平均不到5人就有一张信用卡。当银行疯狂扩张业务,将发卡对象扩展到毫无还款能力的学生等群体时,银监会并未出台任何条例加以制止或引导。到了2011年末,信用卡透支额达8129.56亿元,较2010年年末增加3637.96亿元,增长幅度高达81%。
“我们刚进银行时,内部人要办张信用卡需要提供很多手续,要各种证明。而现在各银行扩张业务,是逼着你去办多点信用卡。”蔡小姐介绍,像她所在的支行营业点算是比较少的,每年都有4000张左右的任务量,任务完成不了要罚款,而成功办理一张可提成20元,客户激活又能再获20元奖励。在她看来,这种大规模的扩张信用卡办理业务,让很多本来不是很符合条件的信用卡客户被接纳,并给予较高额的信用额度,“有些人一次消费了比较大额的费用后,可能当月无法完全还,就要面临全额罚息,而且利息越滚越多。”信用卡办理的混乱,再加上“全额罚息”的霸王条款,就使得信用卡成为变相的高利贷。
而另一方面的问题,则是在办卡过程中工作人员未尽到详细说明的义务,“现在天桥下、写字楼里有很多办信用卡送礼品的,这些都是为了抢数量抢任务的,很少能详细向用户说明信用卡使用的一些具体内容”。
罚息创收
已占银行收入四五成
在此背景下,则是商业银行对“全额罚息”的难舍难弃。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银行不愿取消“全额罚息”的根本原因是信用卡“罚息”已经成为信用卡业重要的收入来源,利息收入则更是占到各商业银行总收入的40%~50%,采用全额计息和按未清偿部分计息两种算法,对银行卡利息收入影响很大。
此前,媒体曾采访过某商业银行信用卡部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银行之前考虑取消“全额罚息”,做过全额计息和按未清偿部分计息两种算法的估算,对利息的影响大约为10%。“因为我们信用卡的损失率低,如果按未清偿部分计息,别的银行受到的影响肯定更大。”
而最早废除“全额罚息”条款的中国工商银行(601398),其改革过程也并非顺利,据中国工商银行广州分行一名负责人介绍,2009年银行取消该条款时便顶着很大压力,很多大股东都反对,说银监会没有禁止为何要“自废武功”,“那年刚好是金融危机,我们分行奖金少了一点,很多人都觉得这是因为取消这个而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