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试运营三年多后,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扩大的预期可能要落空。近期本报记者获悉,上层或已决定不再扩大消费金融公司的试点范围,但不清楚这一决定的确切原因。
最先向外界传递这一消息的是北京银行董事长闫冰竹。北京银行是首批获准试点成立消费金融公司的机构之一,其旗下北银消费在2012年实现跨越式增长,净利润突破4000万元,目前在首批试点的四家消费金融公司中,盈利及其规模据称都最大。
闫冰竹认为北银消费发展不错,不过,这不等于消费金融公司整体试点获得了认可,闫冰竹随后透露出的消息是:“有消息说国务院已决定不再扩大消费金融公司试点。”
“原因就不知道了,这是国务院决定的事。”闫冰竹对本报记者说。
2009年,作为拉动内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个尝试,银监会向国务院上报了试点设立消费金融公司的请示及试点办法,并于2009年7月22日正式对外公布《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首选北京、天津、上海、成都四个城市启动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分设有北银消费、捷信消费、中银消费及锦程消费,其中北银消费率先于2010年3月1日正式成立营业。
在试点初期,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模式就不是太被看好,因为银行现有服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供消费金融服务,且在中国作为新生事物,很难让人看清前景。
本报记者在随后的采访中也了解到,上层做出不再扩大试点的决定可能也正是因为不太满意消费金融三年来的发展。实际上做的最大的北银消费截至去年底贷款余额也仅有19亿元左右,三年累计贷款投放30多亿。
“可能还是希望现在试点的四家消费金融公司找出成熟的发展模式再图扩大试点吧。”一业内人士分析称。
另一个猜测的原因是一些人认为消费金融公司暗藏风险,因为消费金融公司服务的群体为中低收入阶层,而引发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美国次贷所服务的也是中低收入阶层。据上述业内人士分析称,一些专家可能也向上层传递了这一担忧。
据此前本报记者了解,这两年以来多个城市有意向申请设立消费金融公司,且也有传闻认为今年年中将是消费金融公司政策明朗的一个时间节点,但现在看来这些预期都偏乐观。
另外,闫冰竹还对本报记者说,在试点不再扩大的同时,现有消费金融公司跨区经营的希望也要落空。
在现有的四家消费金融公司中,唯一的外资消费金融公司捷信消费最希望在跨区经营上能有所突破,以实现其薄利多销的经营策略。捷信消费所属的捷信中国在中国60多个城市提供消费金融服务,但唯有天津采取消费金融公司模式,其他城市都是以担保公司的形式去介入消费金融业务,颇受制约,且成本高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