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太平财险获准在上海试点设立“太平财产保险有限公司航运保险运营中心”,截至目前为止,今年已有6家保险公司筹备航运中心的申请获得批准,加上已经开业的险企航运中心,总数已超11家。而据了解,计划在2015年入场的保险公司仍不在少数。届时,上海将成为航运保险更大的聚集地,而随着制度创新的不断推进,中资保险公司可能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这也是众多险企提前布局的主要原因。
上海航运保险协会秘书长徐峰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航运保险产品注册制有望在2015年以内正式推行。届时,保险公司开发保险条款将更加灵活,时效性更强,有利于增强中资保险公司的国际竞争力。”
航运中心需要保险的支撑
今年以来,天安财险、大地财险、华泰保险、国寿财险和美亚财险、太平财险,先后获批筹建其航运中心,加上已经开业运营的人保财险上海航运中心、太保财险上海航运中心、平安财险上海航运中心、阳光财险上海航运中心中支、永安上海航运中心中支以及华泰财险上海航运中心中支公司,专业的保险公司航运中心已经达到11家。
“据了解,2015年还有多家保险公司将申请筹备航运中心。”上海航运保险协会秘书长徐峰对《证券日报》记者称。
事实上,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航运市场一直并不十分景气,虽然今年有所复苏,但与兴旺时期仍不可同日而语。那么,为何保险公司的热情如此高涨?徐峰认为,一方面,对保险公司成立航运中心,上海给了很大的支持正策;另一方面,航运保险属于专业性较强的险种,保险公司要进入这一领域无论在人才还是在产品开发等方面都需要提前布局,可以说,这也是保险公司看好发展航运保险市场的发展潜力,提前布局的一种行为。
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几家财险公司内部人士的确认。某财险公司航运中心负责人表示,上海航运中心的建设离不开保险业作为重要支撑,上海自贸区的发展也给航运保险业务发展带来较大的空间。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人保财险上海航运中心约实现保费11.35亿元,在整个上海地区的财险公司保费排名中位列第四;太保财险上海航运中心约实现保费6.04亿元,排名第九。“从保费绝对收入来看比较可观,但从纵向对比来看,部分公司的增幅并不大,今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还有赖于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创新。”一位业内人士点评道。
还有哪些创新可以有
对于落户上海的保险公司航运中心来说,可以看见的支持政策来自于税收。不过,除此之外,在制度和保险产品方面的创新或许才是支持险企航运中心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推手。
事实上,早在2009年国务院文件就明确了对所有在上海地区与国际航运相关的保险业务免征营业税;同时,鼓励在上海地区发展专业性航运保险机构,并且鼓励研究与出口相关的货运险在中国投保的相关政策。
税优政策的效果是直接而快速的,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越来越多险企的航运中心的落户,目前上海基本已经实现了各类航运保险机构的聚集,凡是有意从事航运保险业务的公司都将到上海开设机构。但与税优政策相比,保险公司更加期待制度和产品的创新。而记者采访也得知,一系列的变革正在谋划之中。
“在运行上海航运保险协会开发协会条款的支持政策基础上,保监会正在研究推出航运保险产品注册制,将成为我国保险产品监管制度的重大创新。”上海保监局的公开信息显示。对此,徐峰表示:“这项制度航有望在2015年以内正式推行。届时,保险公司开发保险条款将更加灵活,时效性更强,有利于增强中资保险公司的国际竞争力。”
据他介绍,由于航运保险业务本身就是国际化的,保险公司之间的国际竞争向来激烈。随着更多财险公司成立专业的航运中心,保险供应市场将更为充分,竞争将更为激烈。因此,必须提升中资保险公司的综合竞争力。
据上海保监局介绍,可以预期的政策创新还包括进一步扩大国际航运保险的业务范围,研究加大对船舶建造、港口码头等相关险种的支持政策,推进货运保险电子发票试点,扩大税收优惠和提升税务便利性等,这些措施将为国际航运保险业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此外,业内人士指出,还有很多政策可以进行探索。比如,目前中国保监会严格禁止无赔款退费,即投保一年没有发生理赔,保险公司不能退费。但在国际市场,特别是航运保险市场,对无赔款退费持鼓励态度。根据投保人是否续保和赔付率高低,保险公司可以给予投保人不同程度的保费返还,这一做法可以增强客户粘性,在今后的航运保险创新中也可以探索。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如果说税收激励是促进上海航运保险业发展的一个轮子,那么政策创新、产品创新就是促进发展的另一个轮子,必须实现双轮驱动,方可完成国际航运保险中心的建设目标。(冷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