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森克虜伯集團
工人在廠裡工作
鋼鐵成品
蒂森克虜伯集團旗下的一家鋼鐵廠
□任文嬌 國際周刊專稿
時下,要說國內混得最慘的行業,恐怕很多人都會說是鋼鐵業。這已經不僅是財經新聞,而是成了一條社會新聞,武漢鋼鐵集團不煉鋼改行養豬的消息曾經上了很多報紙社會版的頭條。
不過,鋼鐵行業不景氣倒也不是中國一家的事情,世界上很多大鋼廠日子都不好過。對於德國人來說,老牌鋼鐵公司蒂森克虜伯幾乎就是“鋼鐵”的代名詞。但這個以鋼鐵業務起家的老牌企業卻正在同60億歐元的債務做斗爭。
蒂森克虜伯集團近日宣稱將進行一項重大重組,將公司從技術性企業朝領先的科技企業方向努力。人家也在考慮“不務正業”,不過不是去養豬種菜,而是搞高科技。這是不是也是一條制造業轉型的方向?
蒂森CEO:我們要少干體力活
52歲的海裡希·赫辛根擔任蒂森克虜伯集團董事會主席一年多。不久前,在公司總部舉行的高管會議上,赫辛根宣稱,計劃將蒂森克虜伯集團由鋼鐵企業轉變成技術型企業。在他看來,蒂森克虜伯一直“堅守”著的鋼鐵業務應將營業額比重縮減至30%,公司轉型后所涉足的領域應當是:電梯、煉油、船舶、機械和汽車行業。
曾任西門子集團經理的赫辛根強調加強技術業務,希望減少對傳統鋼鐵業務的投資。去年年初,赫辛根進入蒂森克虜伯集團管理層之后就已經明確表示了這一點。 “在未來,我們將會更多地‘思考’,少干體力活。”他說道。公司將憑借在材料、機械和工廠設施方面的專業技能,在全球市場上贏得競爭優勢,以節能高效的方式制造創新型產品。
從理性角度來看,所有高管都能理解這種轉變對公司來說是必須的,也許從情感上來說依然難以接受。去年,蒂森克虜伯的鋼鐵部門虧損為18億歐元,在公司60億歐元總債務中所佔比重很高。
事實上,要想讓公司從鋼鐵行業脫身不易,蒂森克虜伯也沒有足夠的資金來購買新公司和擴展業務范圍。
究其原因:盲目擴張
蒂森克虜伯的前任CEO埃克哈特·舒爾茨分別在巴西和美國建立了兩個新的鋼鐵廠,以期將蒂森克虜伯帶入世界最大鋼鐵生產商的名錄中。可惜,這成為了公司近年來投資中最大的敗筆,兩家鋼廠最終被迫出售。
另外,蒂森克虜伯的不鏽鋼部門近日也被出售給了芬蘭的奧托昆普集團。記者了解到,歐盟委員會已於11月7日有條件地批准了奧托昆普公司與蒂森克虜伯旗下Inoxum公司的合並計劃,預計這宗交易將於今年年底前完成。此前,蒂森克虜伯同意奧托昆普以27億歐元收購Inoxum。據悉,奧托昆普擬為此付出10億歐元現金,而蒂森克虜伯將獲得擴大后的奧托昆普公司30%的股權。
事實上,早在2011年5月,蒂森克虜伯宣布了一項資產優化方案,決定剝離旗下部分企業。這項方案涉及總額超100億歐元的業務出售計劃。
赫辛根認為,鑒於蒂森克虜伯有限的資金不能對所有業務單元進行必要投資,所以有必要出售部分業務。而Inoxum公司是赫辛根上任后就決定剝離的部門之一。他認為,把不鏽鋼業務剝離非常必要,因為現在歐洲不鏽鋼市場產能過剩,處於一個不穩定或者說需整合的階段。
值得注意的是,除對Inoxum公司進行剝離外,蒂森克虜伯還決定為旗下另外6家公司尋找新的主人,而后續也仍會定期對業務結構進行審核並在必要時進行適當調整。
赫辛根認為,通過不鏽鋼業務及其它公司的出售,可以降低公司的淨負債水平﹔創造更多現金流﹔通過剝離可以把更多的資源集中在更有發展潛力的業務范圍內。他認為,資金必須被投入到能夠創造更大價值的地方,未來將根據三個標准進行評估,包括增長率、利潤率及資本效率。
管理模式落后
蒂森克虜伯目前形勢嚴峻,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除了經濟環境不景氣等外部因素,還與其管理模式陳舊相關。一個身價數十億的企業,卻依然按照一個中型家族企業的模式來運營。公司的重要決定僅僅出自三個人之手:99歲的貝特霍爾德·貝茲——代表克虜伯基金會,持有公司超過四分之一的股份﹔69歲的格哈德·克羅莫——蒂森克虜伯監事會主席﹔還有71歲的舒爾茲——他在2011年之前一直擔任蒂森克虜伯的CEO。
這樣的運作體系缺乏透明和規范。隻要克虜伯基金會仍能拿到股息,任何問題似乎都沒有。但隨著多年的發展,小問題也可能逐漸演變成威脅到公司存亡的大危機。
而新上任的赫辛根則希望公司有所改變,他更傾向於完全商業化的思維來運作這個企業。比如,今年2月,由於德國嚴寒導致的運輸不暢,蒂森克虜伯的鋼鐵企業所需的焦煤出現了供應問題。在這種情況下,之前蒂森克虜伯的標准做法是用木屑作為備用燃料。這些木屑價格昂貴,會導致公司的季度利潤大幅下挫。
而赫辛根所作出的決定是,在嚴寒期間直接關閉煉鋼爐。盡管這也會造成不菲的損失,但還是要比用木屑繼續維持生產要便宜。
一位蒂森克虜伯的經理回憶道,在赫辛根上任之前,蒂森克虜伯都沒有比較同一領域競爭對手的機制。如果說有比較的話,那也僅只是在企業內部。比如鋼鐵部門會與設備制造或電梯制造部門對比利潤。
在這種對比之下,電梯制造部門10%的利潤空間常常讓其他部門望其項背。而當與同領域的其他競爭對手相比,蒂森克虜伯的電梯制造部門則要遠落后於通力、迅達和奧蒂斯。
鋼鐵業迎轉型關口
像蒂森克虜伯這種老牌鋼企都開始“不務正業”,將精力投向煉油、機械、汽車零部件等板塊。
華泰証券鋼鐵行業首席研究員趙湘鄂對記者表示,“這首先是一個企業行為。全球經濟形勢不好,任何一個公司,都希望將資本投入到回報率更高的地方去”。他也認為,赫辛根所提出的公司轉型之說可能是未來鋼鐵行業包括整個制造業發展的一個大方向。
趙湘鄂認為:“今后,制造業要從簡單的規模化、復制模式向科技創新方向努力,這肯定是一個趨勢。未來科技創新肯定會在鋼鐵行業乃至其他制造業上發揮出很大的作用。 ”
在鋼鐵賣出白菜價的今天,收縮鋼鐵業務,將精力轉向其他的產業區塊,在鋼鐵業內會不會是一個趨勢?趙湘鄂肯定了這個說法,“其實,去年以來,這個趨勢在我們國內已經體現得很明顯,比如武鋼養豬。 ”
記者也了解到,不只是武鋼,在主業微利或虧損經營的情況下發力非鋼產業,此時幾乎已成為全國大中小型鋼廠的一致行動——無論是與鋼鐵生產主業相關的礦山資源、機械裝備、加工配送,還是關聯度不那麼大的房地產投資、金融服務,甚至綠色養殖等領域。
趙湘鄂認為,鋼鐵行業的萎靡主要源於幾個因素的疊合:全球整體經濟形勢不好,對鋼鐵的需求也在呈現一個下滑的趨勢。另一方面,有段時間內,行業內盲目擴張導致產能過剩。而且,中國鋼鐵業目前也代表了全球至少一半的產能,中國鋼鐵行業的產能過剩對其他國家的鋼企生存也是很大的挑戰。除非有企業能在原材料或技術上有特別的優勢,否則很難實現比較好的盈利。
“鋼鐵業本身就是做苦力活的,社會也需要這麼一個行業,現在行業內不景氣,企業要做轉變很正常。美國歷史上,也曾經有一些企業把傳統業務全部拋棄,全部做新業務,這方面的確有成功的案例,但難度很大,能不能看得准、搶佔先機很關鍵﹔有沒有配套的資源和足夠的技術,同樣很重要。 ”
“每個企業都想干最輕鬆的活,賺最多的錢。想法也許都沒問題,但企業發展沒有那麼簡單。如果所有制造業都放棄傳統業務轉投新興業務板塊,那也是很困難的。相對來說,鋼鐵公司的現金流還是很大的,它有實力、有能力去投資一些新興產業板塊。畢竟配套的資源、足夠的技術、成熟的資本運作,這不是每一家企業都具備的,”趙湘鄂表示。
(來源:新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