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藥價收集碰壁 54家外資藥企抗命申報--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理財頻道>>滾動

發改委藥價收集碰壁 54家外資藥企抗命申報

2013年01月24日08:59        手機看新聞

7008家藥企,42%未按期上報,其中——

  藥價調控正面臨集體抵抗。自近日化學藥全國最后一輪降價啟動后,國家發改委卻在藥價收集上碰壁。昨日,國家發改委網站發布通知,催促制藥企業上報出廠價格,這已是第二次告知藥企報送藥品出廠價。

  據了解,本次出廠價報送工作始於2012年9月1日,原定截止申報日期為2012年12月31日。但是由於大量企業未能及時申報,因此國家發改委延長了一個月的申報期。截至1月21日,全國仍然還有2959家企業未報送2011年的藥品出廠價格,諸如強生、葛蘭素史克等知名外資藥企,哈藥集團、同仁堂、雲南白藥等國內大型企業均在其中。目前,全國合法注冊的制藥企業共7008家,超過42%的藥企尚未按期上報。

  醫藥業界人士向記者直言,醫藥企業對於這樣的出廠價申報工作不歡迎,因為下一輪調價時,這些都將成為依據,都會備案。

  藥價迷霧重重

  “公司前幾年進行過好幾次藥品成本和價格的上報,國家發改委的目的還是摸清企業的實際成本和利潤。”昨日,某已經完成上報的國內藥企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國家發改委做過多次統計,但是核實數據很困難。”業界醫藥人士向記者坦言,藥企生產環節、工藝流程都不完全相同,原料採購價格也不一致,各類費用也大有差別,最終到發改委手中的數據,真實度會有很大的折扣。

  事實上,2013年年初,廣東高州市人民醫院“回扣門”事件,再次將“高藥價”問題擺到公眾面前。“盡管國家發改委組織了多輪藥品降價,但藥品價格中間的水分還是很大,出廠價和零售價之間相差10倍以上的案例司空見慣。”上述藥企負責人表示。

  “零售價和出廠價之間的價差,除了有廠家自身的因素外,大環境也不容忽視。如果進一步壓縮價差,對於採取總代理銷售模式的企業會很不利。這也就使得企業並沒有太大的動力主動申報出廠價,或者虛報、瞞報出廠價。”該負責人進一步稱。

  值得一提的是,當前,價格信息收集的懲罰機制也不完善。多家藥企均稱,當前並不清楚,若不申報出廠價,國家發改委會如何處理,國家也未有相關文件明細。“如果不上報,可能在新進醫保藥品的定價上遭遇障礙。”一位藥企人士這樣表示。

  外企“遮遮掩掩”

  與2010年的一輪成本調查不同,此次針對藥企出廠價的調查,要求藥企提供發票等憑証作為依據。這給企業上報造成了難度,“尤其是年底,各個企業都在做賬,財務部門壓力很大。在眾多藥企的‘抗議’下,國家發改委才延期了一個月。”上述負責人稱,在2010年成本調查中,有近760家企業被國家發改委兩次發文催促。

  在很多藥企眼裡,國家發改委要求企業上報的做法有些欠妥。多家藥企人士表示,稅務和工商部門手中都有企業的生產年報和納稅憑証,這才是真實的數據。企業自行上報肯定會摻雜“水分”,尤其是一些中小企業。

  相對於國內制藥企業來說,外資藥企碰到的問題更多。記者看到,此次國家發改委出廠價調查中,特別針對外資專利藥品的原料價格和專利信息進行專項統計。但讓人意外的是,本應在2012年11月30就截止的申報工作,至今仍有54家外資藥企未完成。

  一位不願具名的醫藥業界人士告訴記者,外資專利藥的原料很多都是商業機密,別說價格無法透露,連供應商是誰都得保密,這些企業怎麼可能把核心數據“拱手”上報。(記者 潘潔)

(來源:國際金融報)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