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文博學會連環畫藏館館長賈世濤:
別讓“小人書”在我們這一代消失
近幾年,一些題材、品相均屬上乘的連環畫經常以上萬元成交,有些精品甚至是一書難求。
在天津就有許多喜歡小人書收藏的玩家,他們不但自己收藏,還形成了一個圈子,互相交流收藏心得,不定期組織聯誼會,傳播小人書收藏文化。賈世濤就是其中的一位,提起小人書在近幾十年的興衰,天津市文博學會連環畫藏館館長賈世濤指出,雖然小人書不可能再像七八十年代風靡全國,但因為它是集繪畫、歷史、文化、收藏、投資多功能於一身,因此小人書的收藏價值不可忽視。在他看來,小人書已經躋身繼瓷器、書畫、錢幣、郵票之后的第五大收藏類別。連環畫正在以其不斷上漲的收藏價值和歷史文化魅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連友”及藏家的不斷關注。
通俗讀物蘊含豐富文化內涵
“如果說有關‘小人書’的收藏正悄然升溫,其文化魅力引人關注,可謂恰如其分。”資深連環畫收藏家、天津市文博學會連環畫藏館館長賈世濤告訴記者,從近來國內各大拍賣活動和收藏市場的交流情況看,有關連環畫的收藏、交流及投資熱度不斷上升,其愛好者隊伍也逐年擴大,越來越多的各界人士成為“連藏”愛好者大家庭的一員。“以連環畫為核心的交流會、研討會也非常多,全國許多地區每年都有自己的交流會,天津地區也連續舉辦過很多年,這些交流會不但有本地的藏友互相交流收藏心得,還經常邀請其他地區的藏友參加,藏友們以小人書交朋友,互相豐富補充藏品。此外,國家政府也看到了小人書的文化價值,我就曾到北京參加過全國性質的連環畫交流會,出席的有國家文化部門的領導以及多年從事連環畫事業的老畫家,從這個角度說,國家也認可並會繼續扶持連環畫事業。”賈世濤認為,收藏小人書不能光看經濟價值,更要看到收藏小人書也是收藏文化。
據估算,目前天津地區的連環畫愛好者超過萬人,許多人不僅熱衷收藏早期出版的連環畫,更多后加入者則開始收藏起新近出版發行的連環畫。在當下的收藏品市場,連環畫躋身於繼錢幣、郵票、書畫、瓷器之后,已成為第五大收藏品類別已是不爭的事實,並被業界所認可。
賈世濤說,小人書蘊含豐富的文化價值,它還集繪畫、歷史、收藏、投資等功能於一身。“如果研究小人書發展史,就知道它的興起興盛是在新中國成立后,當時在黨和政府的重視下,連環畫同年畫一樣成為社會影響力最大的一種通俗讀物。翻看那時的連環畫冊,就會發現,幾乎國內所有的著名畫家都曾參與過連環畫創作,各地的美術出版社也出版了一批又一批的經典連環畫作品,並影響了幾代新中國青少年的成長。因此,連環畫是幾代人兒時抹不去的記憶。”賈世濤指出,小人書的教育意義不可估量,其蘊含的豐富知識伴隨了幾代人的成長,這也是小人書為何在今天仍然有很多人喜歡的一大因素。
“連友”推波助瀾讓“連藏”再熱
連環畫在我國民間曾經保持著長盛不衰的神話,即便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那個特殊的年代,小人書也一直在大量出版發行,甚至是每個家庭必備的休閑文化讀物。改革開放后,小人書再度迎來了一個新的春天,出版和發行達到了歷史高峰期,各地區涌現了新的連環畫出版社和新生代連環畫創作家。不過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由於一些出版發行機構的急功近利和國外“舶來”的卡通動漫、電子讀物的沖擊,國內連環畫一度淡出人們的視野,在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走過一段下坡路。
然而短暫的沉淪不過10年,連環畫收藏熱又在民間悄然興起。“從90年代中期開始,也就是在十多年以前到現在,國產精品小人書再度贏得越來越多的各界人士的喜愛,許多人痴迷、收藏、投資小人書,這種不離不棄讓人感動。”賈世濤指出,不同的人喜歡小人書的出發點也不一樣。“我身邊有很多小人書愛好者,無論是老版還是新版,隻要是精品,在市場上都屬於珍稀品種,而且從小人書本身的繪畫和保存程度說,都屬於精品。當然,許多收藏小人書的人也會有想投資賺錢的想法,這可以理解,並且從一定程度上說,對小人書的發展和連環畫的傳播也有促進作用,擴大了影響力。”
賈世濤告訴記者,尤其是最近幾年,由於連環畫在拍賣收藏領域的越發火爆,使得“連藏”愛好者的不斷增多,又推升了新一輪的連環畫收藏、交流、投資熱。
藏在津版連環畫中的寶藏待人挖掘
在中國連環畫的發展史上,天津具有重要地位。深諳中國連環畫發展史的賈世濤說:“天津是全國五大連環畫基地之一。天津對推動連環畫的出版和收藏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建國以后,天津連環畫領域的成就主要體現在三個層面,一個是人才引進、一個是獲獎、一個是好作品層出不窮。
1953年春天,天津成立了天津美術工作室,並任命張映雪為主任。1954年,天津美術出版社成立。1955年初,連環畫創作開始步入正軌。女畫家張鸞作為這其中少數幾個有創作經驗的畫家,開始涉足連環畫創作領域。此后,天津美術工作室、中聯書店等並入天津美術出版社,因為社長郭鈞不拘一格的選擇人才,這使得不少著名畫家可以進入到天津美術出版社開始創作連環畫,這其中有中央美院來的劉傳鄴等6人,從杭州來的王永揚等5人以及從上海來的俞沙丁等9人。
人才引進的成功,使得天津連環畫作品在全國的舞台上嶄露頭角。1963年,在全國第一次連環畫評獎中,天津的獲獎作品數量排名全國第三,僅比上海和北京少。
在創作作品上,天津連環畫在不同歷史時期也有各自時期的精品代表作。文革之前,天津出版社重點出版了兩大系列連環畫,一套是約請全國40余名畫家創作的《聊齋志異》故事系列(共42本),一套是革命戰爭故事連環畫系列。20世紀80年代,連環畫創作開始重視中外現代題材以及一些名著,重要作品有《笨人王老大》、《唐人街上的傳說》、《世界文學名著選讀》(30余本)。天津重新出版了60本一套的《聊齋志異》,還有《義和拳》《神鞭》《戰斗的青春》以及《血濺津門》等。1985年之后,出現了一些以中國畫創作的連環畫,如王書朋的《微神》、杜滋齡的《鐵木前傳》以及趙國經、王美芳的《王貴與李香香》等。20世紀90年代中期,為了適應讀者對老版本連環畫作品的需求,出版社再版了一些經典的連環畫之后得到了廣大讀者的熱烈歡迎。
“在中國的連環畫發展歷程中,天津培養涌現的藝術家之多、出版的優秀作品之多、獲獎作品之多,在全國都名列前茅。”賈世濤表示,天津可以說是連環畫藝術的沃土,擁有深厚的連環畫文化底蘊,這對於天津的藏家來說,收藏連環畫可謂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揣著年貨錢買了小人書
大年夜餓著肚子飽眼福
在天津“連藏”圈裡,大家都知道,賈世濤收藏小人書,是成了癮的。他1966年出生,從小就特別喜歡小人書,“那時候小人書一毛來錢一本,可是家裡根本沒有閑錢讓我買小人書,於是我就幾天不吃早點,攢錢買小人書。攢上一個星期,才能買一本小人書看”。隨著電視的普及,小人書在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迅速衰退,可是賈世濤對小人書的情結卻越來越深厚。“工作以后,自己有了點零用錢,就開始買更多的小人書,那時候不懂什麼‘收藏’,完全是愛好”。
不到20歲時,賈世濤的小人書就已攢到了五六百本。那時他已經不上學了,為了能有些收入,更重要的是可以名正言順地看心愛的小人書,他便自己擺攤出租小人書。正式參加工作后,再看小人書似有不務正業之嫌。看著一大箱閑置的小人書,他幾經考慮,最終忍痛處理了這些寶貝。再次和小人書結緣,是在手裡有了閑錢以后。那時候,小人書已經賣到一兩塊錢一本了,是從前的十來倍。雖然有些貴,但他怎麼也割舍不下這巴掌大的圖書,於是就時不時買來幾本解解眼饞,漸漸地又攢了許多。由於工作收入不高,賈世濤又再次把目光投向小人書的經營領域。尤其是在一次偶然機遇下,他拜北京連環畫泰斗姜維朴先生為師,在姜先生的指點下,他正式開始了小人書的經營。
姜維朴,新中國成立后歷任人民美術出版社《連環畫報》編輯室主任、副主編、中國連環畫出版社總編輯﹔他創作的連環畫文學腳本《窮棒子扭轉乾坤》獲第一屆連環畫評獎文學腳本一等獎。姜維朴組織編創出版有《水滸》、《岳飛傳》、《西廂記》、《志願軍英雄畫譜》等連環畫。他長期從事連環畫的編輯、出版、理論研究及組織工作,為新中國連環畫事業的領軍人物。“我是在上世紀90年代初拜姜老為師,老先生不僅向我傳授了很多連環畫領域的理論知識,還告訴我,小人書市場一定會回暖,尤其是經典老版本甚至會在未來成為人們爭相搶購的收藏品。在老師的啟發下,我才下定決心開設一家自己的小人書商店。”1995年,賈世濤開辦了“老賈書屋”。 到2000年,他收藏的小人書已達到了三四萬冊之多。此時的小人書,價格已提高了許多。
賈世濤開設書屋並非隻為賣書賺錢,書屋還是他結交好友的場所,讓他有更多機會在市場上得到珍品。開設書屋后賈世濤仍然不遺余力的收藏小人書,用他自己的話說,這些年因為收藏小人書根本沒有銀行存款,有點錢就買書。在一門心思買書的過程中,也有不少讓他心酸的故事。
“記得在十年前,有一年春節的大年三十,那天上午我口袋揣著1000多塊錢准備買點年貨,下午好回家做年夜飯過年。當我經過鼓樓時,發現有一位老太太背著一箱舊小人書要賣,我一看書不錯,品相也挺好,於是頭腦一熱,用手裡的錢買了這箱小人書。”花了過年的錢,家裡人還等著他的年貨,這可讓賈世濤犯了難。“當時我回到家,就找出了幾十塊錢,妻子花5塊錢給兒子買了一挂炮,晚上吃飯時就買了瓶飲料。我看著實在是太心酸了,就到外面買了幾個菜,可是菜錢卻賒著沒付。大年初一,有人給兒子100塊壓歲錢,我是拿著那個錢去結的賬……”說起這些心酸的往事時,賈世濤至今仍難以忘懷,他也對妻子和家人能夠這麼多年一直支持他收藏小人書而由衷的感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