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央行禁向水泥鋼鐵等近十個過剩行業發放新增貸款的傳聞,昨天央行澄清,稱並未就產能過剩行業貸款融資問題下發內部通知。但央行強調,將積極引導和督促金融機構優化信貸結構,對產能過剩行業區分不同情況實施差別化政策,把化解產能過剩矛盾作為深化金融服務的一項
化解過剩矛盾是重要工作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央行發文嚴禁向水泥、煉鋼、煉鐵、化纖、電解鋁和煤炭等近十個產能過剩行業發放新增貸款,同時禁止上述行業以短融券、中期票據、可轉債、新發企業債等方式融資。
央行昨天除了澄清從未下發限貸的內部通知,還表示會堅決執行遏制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盲目擴張的決策部署,積極引導和督促金融機構優化信貸結構,按照“消化一批、轉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要求,對產能過剩行業區分不同情況實施差別化政策,把化解產能過剩矛盾作為深化金融服務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推進。
7月上旬國務院發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3]67號)要求,對屬於淘汰落后產能的企業,要通過保全資產和不良貸款轉讓、貸款損失核銷等方式支持壓產退市。嚴禁對產能嚴重過剩行業違規建設項目提供任何形式的新增授信和直接融資,防止盲目投資加劇產能過剩。
各銀行對過剩行業較審慎
據了解,很多銀行目前嚴禁向水泥、鋼貿等產能過剩行業貸款,不僅響應國家政策號召,同時也受此類行業高風險影響。昨天,記者還從北京地區一些銀行了解到,目前,向產能過剩行業貸款的銀行已經很少。
某股份制銀行人士向記者表示,目前他所在銀行沒有完全停止向上述產能過剩行業貸款,但對其管控非常嚴格,“主要原因是這類行業風險比較高”。某國有大行一家支行的工作人員透露,他所在的銀行很久都不做鋼鐵、水泥等行業貸款了。
據悉,自6月份“錢荒”爆發后以及近日央行取消貸款下限,各家銀行已經將調整信貸結構放在首位,目前各家銀行對於產能過剩等行業領域整體較為審慎。
>>解讀
銀行應積極應對產能過剩帶來的風險
分析人士表示,不搞“一刀切”,區分不同行業產能過剩性質而採取差異化金融政策,不僅有利於從根上促進過剩產能的消化吸收,也有利於我國宏觀經濟的走穩和經濟結構的進一步優化。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產能過剩下企業銷售不暢,資金就會出現問題,企業債務違約現象增多,使商業銀行出現信用風險的概率增加。負債經營是我國制造業企業的普遍發展模式,一旦出現產能過剩,企業很容易把風險轉嫁到金融領域。必須及時化解產能過剩埋下的金融風險,阻斷其向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傳導路徑,這關乎我國整個金融體系的穩定。
郭田勇認為,產能過剩對銀行帶來的風險雖然需要警惕,也不能過於悲觀,銀行可以運用資產保全工具來降低風險。面對產能過剩可能誘發的風險,要求商業銀行做好項目審批,做好審核和確認企業還款來源,提高甄別挑選能力,進一步優化資金配置。
(來源:京華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