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工商總局公布的抽檢結果顯示,網購商品正品率不足六成,其中淘寶網正品率最低,僅為37.25%。工商總局指出,網絡交易平台存在網店准入把關不嚴、信息審查不力等問題。迫於壓力,各大電商平台近期均加大了打擊假貨力度。
平台抽查正品率
90% 京東商城
85.71% 天貓
80% 1號店
37.25% 淘寶
國家工商總局對網絡交易
商品定向監測結果
工商總局抽查92個批次的樣品,隻有54個為正品
非正品率達41.3%
行業抽查正品率
化肥農資正品率 20%
涉及杜邦康寬和史丹利兩個品牌
手機行業正品率 28.57%
涉及小米和三星兩個品牌
服裝正品率 66.67%
兒童玩具正品率 66.67%
化妝品行業正品率 66.67%
上周五,國家工商總局公布了2014年下半年網絡交易商品定向監測結果,對淘寶、天貓、京東、1號店等主要網購平台的重點商品進行抽查,在92個批次的樣品採樣中,隻有54個批次的樣品為正品,正品率為58.7%,非正品率達41.3%。
工商總局發布風險警示,指出網絡交易平台容易產生違法違規問題。
1.網店准入把關不嚴。平台內一些未辦照的網店,擅自使用他人企業名稱進行經營。如食品、化妝品、保健品等須取得食藥監部門的批准后方可經營,但一些網店並沒有這些手續。還有一些網店未按規定亮明身份,網絡交易平台的資質審查登記流於形式。
2.商品信息審查不力。一些網絡交易平台銷售的商品存在侵犯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無合法進口來源証明、國家明令禁止銷售等類型的商品信息。平台經營者對商品信息的進入審查、日常監測、違規處置不到位。
3.銷售行為管理混亂。在集中促銷期間,一些商家存在“活動前先提價、后打折”“先低價打折吸引消費者關注,以無庫存為由不予銷售”等違規促銷行為。
4.信用評價存有缺陷。一些網絡交易平台信用評價系統無法區別真實交易和虛假交易,給炒作信用留下了空隙。
觀點:假貨定義存在爭議
據國家工商總局介紹,在這次監測中,統一將假冒偽劣產品、翻新產品、非授權正規渠道,含量與宣傳不符產品、無3C認証,非中國內地官方正品、不符合《消費品使用說明化妝品通用標簽》要求的產品列為非正品。有報告認為,廣義的假貨概念有幾十種,不合格產品、水貨、山寨、仿品和盜版,都屬於侵權產品,但各自的侵權方向和程度不同,存在大量的灰色區域。
專家:
抓住線下假貨源頭
圍繞假貨的話題從來就沒有消停過,隨著電商的興起,假貨從線下開始滲透到線上。
1月23日,由中國電子商務協會發布的《2014年網絡交易平台打假報告》中,不難發現消費者對假貨的辨識仍然存在誤區,而多項統計數據顯示,線下才是假貨的重災區。報告認為,打假必須要從源頭打起,而打擊假貨最有效、最核心的手段,就是電子商務。
零售行業研究專家張闊表示,假貨的源頭主要在線下,與電商貢獻的GDP相比,線上售假的佔比很小,但這不意味著打假電商沒有責任,恰恰相反,打假很大程度上需要電商企業參與進來,淨化零售環境。
中國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書長姜奇平認為,由於有完善的數據記錄、嚴密的游戲規則、先進的技術手段,網上購物平台應該能夠比網下購物平台更好解決假冒偽劣問題。假冒偽劣不是因為斷網而減少,而是因為更多人上網購物,環境越來越透明,假的東西無處藏身而減少。
阿裡巴巴首席風險官邵曉鋒稱,阿裡正在考慮,未來定期公布基於淘寶打假數據得出的“全國線下假貨分布及流通地圖”。
制圖:楊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