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张美国夜景的卫星照片上,在美国北达科他州的巴肯和德克萨斯州的鹰滩,可清晰地看到眩目的光亮。此地远离城市,显然非人类灯光。那是什么?答案是燃烧的页岩气。这似乎颇像“大萧条”时的倾倒牛奶事件一样,油气巨头为了节省贮藏和运输费用,宁可将大量的页岩气一把火烧掉。这种浪费,会成为新的“页岩气诅咒”吗?
美国人将页岩气烧掉,根源就在于页岩气太便宜了。这种被国际能源界称之为“博弈改变者(G am e Changer)”的气体,极大地改写了当前世界的能源格局。按照美国能源情报署预测,2014年美国石油进口将降至25年来的最低点,甚至有经济学家预测,到2020年,美国油气产量甚至可能超过沙特居世界第一。
“飞来横财”让美国人欣喜不已,事实上也让奥巴马的“绿色革命”暂时放弃。但中彩票大奖的人更容易破产,美国在页岩气方面的冲动也已出现端倪。由于页岩气的大量开发,管道和大型储气罐来不及修建,而国际天然气价格的走低,又使得大量设施建设投入变得不太经济,在美国不少油气产区,将多余的页岩气放空烧掉,成为“最经济”的做法。
按照《金融时报》的一则报道,在美国页岩气开发的主要地带北达科他州,2012年放空烧掉的多余天然气量增长了约50%;而在德克萨斯州,监管机构2012年发放了1963份放空燃烧许可,数倍于2010年的306份。但显然,这种放空燃烧,带来的不仅是能源的巨大浪费,同时还加剧了温室气体排放。
这不由不让人想起“资源诅咒”这个概念———1995年,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利斯和安德鲁·沃纳对97个发展中国家的比较调查后发现,资源出口比例高的国家,比资源缺乏的国家发展更为缓慢。换言之,资源财富并未成为经济发展的助力,反而成为了负担。
如果说现在的“页岩气诅咒”中的一个诅咒,是指对能源的巨大浪费;那另一个诅咒,则是屡见不鲜的“荷兰病”。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荷兰,由于发现了格罗宁根气田,荷兰天然气产业蓬勃发展,但这种发展大大打击了农业和工业。在繁荣周期结束后,荷兰经济增长崩溃。“荷兰病”也表现在多个资源丰富的拉美国家,成为拉美国家陷入“发展中陷阱”的重要原因之一。
美国当前对页岩气的大量开发,尤其是某些地方页岩气已多到不烧掉无以维持收益的状况,足可见资本在该领域的密集。但资本大量进入这一领域,势必会减少对其他领域的投入,尤其是影响到可替代能源的开发。尽管页岩气告罄尚需年头,但当页岩气开发殆尽后,美国会否面临类似的“荷兰病”?
此外,还不应忽视“页岩气诅咒”中的第三个诅咒,则是作为世界第一大国淡化自身责任的行为。页岩气的繁荣,让美国“绿色革命”放缓,让美国政府对气候变化问题将更加忽视。在这个关系人类存亡的关键问题上,美国缺乏责任的行为,结果可能是灾难性的。
索弗里·萨克斯在总结“资源诅咒”时曾指出,“只要明智地利用自然资源,就能够为用以启动持续增长进程的人力资源、科技和基础设施投资打下基础”。财富如果被无度浪费,政策如果被胜利冲昏头脑,责任如果被短视所替代,灾难性的报应迟早会来。当美国人沉浸在“页岩气红利”的时候,更应警惕其可能的破坏性冲击。页岩气确实是世界赐予美国和世界的财富,但利用不当,则会成为对美国的诅咒,并让世界受到拖累。
(刘洪)
(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