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种懒政思维与不作为,无疑加剧了欠薪的危害
为讨千元工资,需办9种证明;跑4次维权中心,却被告知跟来过20多次的比,根本不值一提……媒体揭露沈阳农民工讨薪遭遇“弹簧门”,显示岁末欠薪又演绎出新的剧情。
该给农民工的工资一定得给,这早就成为社会共识。近年来,中央三令五申严禁拖欠农民工工资,多部门联动开展“清欠”成为常态,恶意欠薪行为也已入罪,却仍有不少农民工兄弟无法及时、足额拿到自己的血汗钱。
与以死相逼、集体下跪、跳骑马舞等行为方式不同,按规定经申诉追要工资,无疑是经常化、制度化的讨薪途径。然而,一些劳动监察仲裁、农民工维权机构,遇到申诉,不说马上立案,而是以繁琐的流程、过高的门槛、漫长的等待,甚至互相踢皮球的作风,让农民工望而却步,将其合理诉求挡在门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种懒政思维与不作为,无疑加剧了欠薪的危害。
这种对恶意欠薪的纵容行径,更应引起全社会的警惕。
政府是保证农民工工资发放的最后兜底人。如果在个人申诉维权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变相推脱,造成隐性的监管缺位,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就得不到有效保障,势必会让他们感到无望;反过来,也客观上降低了欠薪的违法成本,很可能会影响某些企业、老板的心理预期,助长其拖欠之风。
防止对恶意欠薪的不作为,既要做好制度的顶层设计,又要完善相关的配套措施,并加强落实。
有关政府部门及工作人员应切实转变作风,把为农民工讨回工资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办;向社会及时公开维权案件的立案、办理情况,建立责任制度,强化问责;简化维权手续、流程,通过推出“一站式”维权、提供无偿法律援助、加强志愿服务等办法,让农民工不再犯难;增进对违规企业和人员的处罚、惩戒力度,做到违法必究。
讨薪年年成为岁末焦点,显示治理欠薪这一社会顽疾,任重道远。就快过年了,莫让遭受恶意欠薪之痛的农民工再次面对冷遇,最终寒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