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利率“双轨制”伤害实体企业--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理财频道>>滚动

警惕利率“双轨制”伤害实体企业

2013年02月27日16:07    来源:深圳特区报    手机看新闻

  记者用搜索引擎输入“深圳”和“贷款”两个关键词,整个页面都是各类贷款的广告,有的自称银行信贷部门,有的自称贷款公司,还有自称担保公司,各种机构不一而足。其中不少还开通了“400”开头的免费电话。

  尽管中介机构的推销热情高,但背后却隐藏着较高的“提点”,即每拿到一笔贷款,中介机构必须收取一笔不菲的中介费。

  记者以贷款名义采访了其中一家机构,其销售代表介绍,每笔贷款需要提点5%—8%,如果贷款一方信用“不够硬”,那么提点可能超过9%。“我们提点并不高,关键是你找别人搞不定。”该代表还给记者讲了一个案例,珠三角某实业公司因业务需要,急需3000万资金作为项目订单资金,前期因公司的自身问题在银行迟迟批不下来,后来由于该中介的介入,前期由中介垫资帮企业度过资金紧张期。

  至于资金来源,中介表示都来自银行,以内资银行为主,也有几家外资银行。记者采访发现,也有部分中介机构表示自有资金过剩,不用找银行。“反正都是钱,哪里的钱借给你都行。”

  记者按照一家机构给出的提点和利率算了一笔账,中介机构8%的提点加上银行的利率,实际上贷款成本已经超过了15%,如果再加上其他的花销,成本可能超过20%。尽管没有超过基准利率4倍,但这个利率水平已经让很多人吃不消。

  “这个利率太高了,至少我不会要。”深圳一位私营业主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些中小银行的利息本身已经很高,如果再有中介机构介入,那么企业最终拿到的贷款利率会更高,这对企业来说不是好事。

  “金融外包”抬高融资成本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研究员、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之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一些民间借贷机构实际上是通过资金“双轨制”受益,即资金从银行体系流出,流向利率更高的民间融资领域。近年我国的民间信贷在货币紧缩时期非常活跃,其资金很大部分都是来自银行体系。

  “资金的确是充裕的。”深圳一位业内人士分析,目前一些银行的确存在发放贷款的冲动,因为房贷数量的下降以及中小企业客户贷款需求疲软等原因,一些正规的金融机构的确希望通过中介来介绍客户。近期民间资本流入地产领域也越来越少,这就意味着大量资本找不到“出路”,因此不断寻找“散户”贷款就成为一个替代的途径。

  “这种情况不只发生在深圳,在江浙乃至全国很多地区都经常出现。”昨日,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周德文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将这种资金“掮客”现象称为畸形的“金融外包”。

  他表示,很多情况下,这种“二传手”式融资是银行内部人员和金融中介串通导致,这抬高了中小企业正常的融资成本,很多企业从银行贷到的款成本和民间借贷没有区别。他认为,相关部门应对这种现象进行规范,特别要加强对金融中介的监管,比如担保公司就只能做担保相关业务,而不能做“放贷者”;小额贷款公司则应以自有资本放贷,而不能做银行的资金“分销商”。

(来源:深圳特区报)


相关专题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