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贸易套利调查:1亿本金一年兜圈200次赚5亿【2】--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理财频道>>滚动

深港贸易套利调查:1亿本金一年兜圈200次赚5亿【2】

2013年06月08日07:41    来源:中央电视台    手机看新闻

图2

图2

记者了解到,保税物流、仓储和加工是海关保税区的主要功能。因为保税区的仓储等各种成本低。因此一般情况下,很多境外货物都是经过香港进入到保税区进行加工之后,再经由香港转口运出境外销售。而货物就算是没加工过,只要进出一次保税区,就是实际进出境一次,按照现行海关统计办法,货物的全部货值就要被统计一次。

以这批申报价格为5973375美元的集成电路为例,如果以600万美元计算,10天时间反复进出口50次,在统计上,10天的进出口数据就增加了3亿美元。也正是因为这样来回“兜圈”货物的增加,海关的统计数据就被推高到了一个惊人的程度。今年一季度,整个深圳对香港的进出口贸易总值增长150%,而福田保税区对香港的进出口增长则达到了600%。刘浩远肯定地告诉记者,这是一个非常异常的增长现象。

三、货物一日游轻松套利 1亿本金兜圈两百次可赚5亿

按照保税区的功能,货物从境外进入到保税区,如果没有进行加工就再次出口到境外的话,货物的价值不会增加。那么为什么还会有如此多的贸易企业将货物在深港两地之间进行兜圈呢?他们从中到底能获得什么利益?

记者跟随装载集成电路的车辆,一路到达了福田保税区内的一处仓库,因为临近下班时间,仓库已经没有来接货。此时,这批价值975万元的集成电路就被司机随意的扔在了仓库外的平台上。也就是说,这批货根本不是急于用作生产的原料。

这种“兜圈”到底可以获得什么样的利润呢?这样的利润又能有多少呢?记者采访到深圳某报关行报关员,然而他对这个问题也纠结了很久,他接触的同一批货一个星期就兜转了二十次左右,后来他听别人说,看似无意义的“兜圈”行为背后有大把利润可图。

业内人士马先生告诉记者,利用人民币“内保外贷”政策,由境内银行开具一年的保函提供担保,境外银行为境内企业在境外的关联公司发放人民币贷款,以深港两地间的利差和汇差进行贸易套利。这在业内几乎已经成为了公开的秘密。

马先生向记者详尽地说明了“兜圈”业务的运作流程。首先,境内企业将一千万存到银行,要求银行开一张一千万的信用证。随后,该企业在境外的贸易企业买进这批货,境内企业把信用证交付给境外企业,之后境外企业就可以凭借这张信用证到境外银行兑现一千万。

货物从香港进口到了保税区以后,境外的关联企业可以再从境内企业手中将这批货买回去,货物再往香港出口一次,境外的关联企业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将这一千万人民币付结给境内的贸易企业。这样就完成了一次“兜圈”业务。如此反复。通过这一批货物不停的“兜圈”,资金就可以不断翻滚。那么这种“兜圈”到底可以套出多少资金呢?马先生了解的例子让记者吓了一跳。

(责编:李栋、曹华)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