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不平衡,重城镇养老,轻农村养老,在我国社会养老的发展中仍然是较为突出的问题。”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在今天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开幕式暨“第三届中国养老服务业发展论坛”上坦言。
全国老龄办副主任阎青春透露的一组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城市社区建立养老设施比例占到社区72.5%,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覆盖率仅仅只有6.5%,不及城市的十分之一。
“中国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老龄化发展的速度之快、规模之大,持续的时间之长,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任务之重,困难之多,压力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在今天的论坛上,窦玉沛表示。
记者了解到,截至2013年底,我国老龄人口已经突破2亿,相当于英、法、德三国人口的总和。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也超过4千万。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指出,中国养老机构总量不足,但是往往还有闲置,“这是一个异化现象。”公立养老院异常紧张,民办养老床位空置率在40%到50%以上,造成极大的公共资源浪费。
要解决上述问题,在郑功成看来,必须真正打破城乡分割、官民分割的制度安排,遵循城乡一体化、官民融合的原则,最大限度地调动公共资源和市场资源。打破城镇老年设施与农村敬老院的壁垒,促使养老服务真正走上社会化繁荣道路。他建议,可以考虑在对土地出让优惠的绩效考核上,以降低床位的空置率为重要评价指标。
窦玉沛表示,目前重机构养老,轻居家养老的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地方政府包括社会力量对养老服务缺乏全面理解,“一提到养老服务就想到的是建机构,增加床位,并将其作为政府投入的重点和考核的指标,社会投入的兴奋点也多聚焦在养老机构的建设,而对于居家养老服务这一社会需求最旺盛,最符合老人意愿,最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服务模式重视不够。”
阎青春直陈,当前各类护理机构总量不足,且大多数设施简陋,功能单一,服务简约,难以满足老年人护理需求。
此外,政策落实不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养老业的发展。“制约养老服务发展的融资难,用地难,收费减免难,用人难,一养多难的问题长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民间基本的投资潜力尚未充分释放”,窦玉沛说。
记者获悉,我国将制定和落实《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导力度,激发各类服务主体活力,创新服务供给方式,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逐步使社会力量成为养老服务发展的主体。
本报北京5月4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