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幸福房奴”背后的社会成本:梦想被房子征服【4】--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

透视“幸福房奴”背后的社会成本:梦想被房子征服【4】

2012年11月21日08:04    来源:齐鲁晚报    手机看新闻
杨澜说,为了逃婚,外婆当年只身从宁波来到上海,靠缝补衣服养家,在这里生儿育女,让一个家族慢慢繁衍兴盛起来。”  不管是第一批购买商品房的黄益民、杨延平,还是新一代房奴林涛,以及未来同样会购房的张佳鹤,房子的问题,不管怎样,都无法绕开。

  伪中产 伪幸福

  作为“新房奴一代”,大学毕业两年的林涛认为自己已经摆脱了“蚁族”的身份。而“蚁族”里这些受过良好教育的大学毕业生,本应成为中产阶级预备军,如今却中途遇阻。

  杨延平2002年买下的顶层阁楼,如今已经价值百万。像他这样的“百万房主”,如今被看做是被房地产市场催生出来的“中产阶级”。

  “一个人要吃烧饼,就不能用这个烧饼卖钱;想卖钱的话,那他就不能吃这个烧饼。”杨延平中学时学过政治经济学,马克思的这个“商品既具有价值,又具有使用价值,一个人不可能同时占用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经典理论,很容易就戳破“百万房主”的幸福感。

  据统计,2010年全国新建住宅均价为每平方米4725元,比2000年每平方米1948元的均价上涨了143%。若剔除保障房的因素,2010年市场化的住宅价格,比2000年上涨3到4倍。

  就在这个商品房价格快速上升的过程中,依靠房产而成为百万富翁的房奴大批量产生。在山东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李铁岗眼中,以黄益民为代表的首批房奴,“勉强能算中产阶层了”。

  “你自认为是中产阶层吗?请自问三个问题:一、房贷造成你很大的生活压力吗?二、你是否不敢结婚或是不打算生儿育女?三、孩子未来的教育费用让你忧心忡忡吗?”日本管理学家大前研一用这三个简单的问题给中产阶层画了个门槛。

  2005年,国家统计局根据人均GDP和相对购买力指标,给出了中产阶层的家庭年收入在6万至50万元之间的结论,这也是“中产阶层”在中国第一次得到清晰的数字化界定,但这个标准遭到舆论的质疑。

  在房地产这个财富流动圈里,通过房产交易,财富由低收入群体流向高收入群体;折旧的房屋,由高收入群体流向低收入群体。在此过程中,高收入群体聚拢财富,低收入群体得到安身立命之所。

  这样一个生态圈,被李铁岗称为房地产市场的“过滤模型”。

  “过滤模型”把有房阶层按照房产的质量和财富聚集程度分为高中低三等。如果该模型控制不力,“财”和“物”的流动就对生态高层越来越有利,相反,对生态底层越来越不利。

  李铁岗强调,财富和房产的流动,需要把持好“度”。只有维持这个生态圈的平衡,才能使低收入者在改变居住条件的同时,不造成社会贫富悬殊,甚至招致更大的社会问题。

  “部长伯伯,怎样能让房价降一点?”党的十八大上,11岁的张佳鹤抛向住建部部长姜伟新的问题,得到的回答是:“房价的问题,将来会解决的。”

  这个回答随即遭到周立波嘲笑,“果然是哄小孩的!”

  不管是第一批购买商品房的黄益民、杨延平,还是新一代房奴林涛,以及未来同样会购房的张佳鹤,房子的问题,不管怎样,都无法绕开。

  “为什么我们的人生和梦想,都要拴在一个房子上呢?我们所有的努力、所有的期盼,仅仅是一处房子,这样的人生是不是太悲哀了?”《蜗居》中的问题,同样是现在众多年轻的房奴所要面对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恐怕只能从社会公平、收入分配、福利保障、房价调控、物价水平等民生改革上去破解了。(本文部分人名为化名)

(责任编辑:薛白、乔雪峰)

相关专题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