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三大番茄种植和加工中心之一的中国新疆,今年番茄产量大幅下降,这一结果使全球供应面临“缩水”。据世界番茄加工协会估计,今年全球经加工处理的番茄产量将减少11%左右,这意味着番茄酱的价格可能进一步提高。
新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最新统计数据表明,今年番茄酱生产期内,新疆共生产番茄酱43.52万吨,比去年减少41.20万吨,创2003年以来历史新低。
新疆是中国最大的番茄制品加工出口基地,番茄产量和加工总量去年超过意大利,仅次于美国,约占全球番茄制品总量的四分之一。
记者从新疆轻工业行业管理办公室得到证实,因供求关系逆转,致使近期番茄酱市场价格出现反弹,每吨由此前的六七百美元,升至800美元至850美元左右。
这一消息让企业看到中国番茄走出“价格低谷”的希望。新疆番茄酱龙头企业之一的冠农股份公司抢抓市场回升机遇,加紧番茄产品发售,目前该公司库存的6156吨番茄酱、杏酱产品已全部销售完毕,2012年度生产的番茄酱有近5000吨已发往天津港。
据分析,导致新疆番茄减产的客观原因是今年春夏之交,新疆北部部分地区遭遇近40年来最为严重的旱情,番茄种植面积大幅缩减。其中,北疆主要产区石河子市和奎屯市的番茄种植面积较往年缩减约40%至50%左右,南疆重要产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也缩减30%左右。
部分大型企业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疆番茄减产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行业内部今年主动推行“限产保价”,通过降低产量,以达到推动价格回升的目的。
中粮屯河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番茄酱“龙头老大”,该公司番茄部总经理余天池表示,从今年开始,业内部分大型企业开始实施“限产保价”,降低番茄原料收购价,通过价格杠杆调节番茄种植面积,减少产量。
之所以这样做,余天池说,是为了应对整个行业的“生存危机”。中国番茄行业近年来无序竞争加剧,产能过大、产量偏高,库存量居高不下;同时,受欧债危机、全球经济及投资市场转弱影响,番茄酱市场行情持续平淡,卖价一直处于低位,企业亏损严重。
中国番茄行业竞争激烈程度可从一组数据看出:2000年,新疆有39个番茄厂家、近30万吨产能,目前则激增到110多个企业、产能超过200万吨。
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低价竞销等无序竞争现象直接导致了近年来番茄酱加工企业为了扩大出口,不得不尽力压低成本,产量虽有大幅上升但出口价格却逐年下滑,企业利润急剧下降。
中国昊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康轶认为,“限产保价”是非常明智和有效的措施,中国番茄酱行业长期以来就是恶性竞争,这对整个行业是一个灾难。“目前国内行业已经意识到无序竞争带来的危害,并开始有积极行动。”
康轶认为,目前,国内番茄制品市场基本与国际市场同步,企业近年来在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上下功夫,从而带动了整个番茄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新疆番茄产业显现“蝴蝶效应”,中国番茄酱对全球市场的影响力明显增强。
番茄制品是国际市场上的大宗商品,新疆番茄制品的出口量占国际贸易量的25%左右。新疆番茄制品总产量中的90%以上用于出口销售。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