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1月29日电 (记者 丁栋)“农民工进城解决好他们的就业,解决好他们的社保,解决好他们子女的就学问题,这是必须在推进城镇化中考虑的”,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29日表示,在中国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必须解决好“农民”变“市民”的问题。
正在北京举行的财经年会2013:预测与战略论坛上,陈锡文在主旨演讲中指出,要“农民”变“市民”确实难度非常大,解决好农民市民化是改革发展“最具有挑战性”的一件事情。他引用数据称,2000年,中国城市总人口4.6亿,到2011年达到6.9亿,增加了2.3亿,而已经进入城镇但没有户籍的流动人口数量大约也是2.3亿,也可以说,这十年来新增加的城市人口大都是处在游离状态的人口,其中绝大部分是农民。
他表示,中国城市人口的比重不断提高,但进入城市的大量农民其实并没有真正变为市民,这会对今后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很多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需要认真考虑农民市民化的问题,这是绕不过去的。
陈锡文称,引导农民加入城镇化的大潮、转为市民,首先需要解决他们的就业,要考虑依靠什么领域、什么机制来解决更多的农民就业。从实际情况看,只有大量处于服务业的中小企业才有可能提供这么多就业机会。因此,中国政策、制度的改革要鼓励中小型、微型民营经济发展,这才能与推进城镇化的要求和目标一致。
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是住房,陈锡文称,农民工进入城镇后住房状况如何,有关部门做过大规模的调查,结果显示,真正拥有自有住房的外来农民在城镇中不到1%。
第三,必须解决进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陈锡文表示,从目前的情况看并不乐观,因为现有的用工制度不健全,农民工进入城镇、企业后,参与社会保险的比重非常低。他判断,进城农民工加入城镇社会保险的比重大约在20%,还有80%左右没有参加保险,累计下来的缺口是不难测算的。
第四,农民工进城会带来随迁子女的就学问题,有关部门对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的调查显示,2011年,随父母到城镇参加义务教育的孩子不到1200万,而中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将近1.5亿,其中接近1.3亿在农村。陈锡文进一步指出,现在随迁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还没有解决,而高中阶段、大学阶段的教育问题也已显现。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还会引发新的社会矛盾。
“推进城镇化决不意味着城镇规模的扩大,城镇楼房的扩建,这样一些实实在在的民生问题必须解决好,否则城镇化很难持续”,陈锡文如是说。(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