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缺乏机制引导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普遍存在技术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究其原因,国务院研究室信息司副司长张昌彩认为,主要是受到五个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受到社会的环境和氛围的影响,包括人的价值观念和心态。很多企业心浮气躁,静不下来做踏踏实实的创新,追求短期效益、挣快钱,梦想一夜暴富。第二,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盗版、伪造和仿造非常多,严重地打击了创新型企业,破坏了整个市场秩序。第三,现在的发展阶段可能没到非创新不可的时候。相比增加劳动力获得利润,科技投入或者通过其他创新方式难度更大。第四,产业价值形成不合理问题。我国物流成本很高,物流业不发达和流通企业改革滞后严重挤压制造业的发展及其利润空间。第五,宏观政策落实不到位问题。虽然政府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产业政策、科技政策都十分支持科技创新,但问题是有的支持不到位,有的是落实不到位。
国家行政学院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则认为,中国企业之所以长期以来没有成为创新主体,其根源并不在科技体制,而在于社会管理的滞后,权钱交易屡禁不止,企业发展更多依赖与政府官员的关系而不是科技创新,土地、能源、信贷等等资源的分配无不如此。科技创新并不能成为企业生存和盈利的首要变量,企业自然动力不足。
科技和体制都要创新
“要解决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短期来看,落实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地位可以增强企业的科技创新的动力。” 张昌彩表示,首先,要更加重视支持企业参与和承担国家的科技攻关任务,科技计划要向企业延伸,反映企业的重大科技需求,调动企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其次,要建立由企业牵头、组织高等院校或研发机构共同参与科技项目实施的机制,使科研开发项目直接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联系起来。第三,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敦促高科技企业落实研发支出占年营业额的比例,并设立独立的研发机构。第四,要逐步加大政府科技支出中对企业研发支出的比重。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认为,创新并不局限于科技创新,还包括体制创新,要通过体制创新把新技术商业化、产业化、市场化。要把增强创新能力与完善现代产业体系结合起来,增强科技面向经济主战场、服务发展方式转变的支撑能力。要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建立研发平台,形成以研发为基础的现代制造体系,而不再是传统的加工组装。特别是要加大对中小企业、微型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