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过去是如何揽储的
近年来,信贷洪峰过后,监管当局加强了对商业银行存贷比的硬约束,75%的存贷比“红线”成为银监会制约各家银行放贷的生死线。前两年资金紧张,贷款一放出去就“雨过地皮湿”,没有沉淀,导致银行资金紧张状况也随之加剧,抢存款日益激烈,每到“6·30”“9·31”“12·30”等关键时点上,银行都要严防死守,上演“存款保卫战”。
在“存款为王”的指挥棒下,为填满任务缺口,银行不惜血本,以千分之三到五的“吐血价”买最后一天的存款,抢存款的鏖战越是到最后关头越是惊险,特别是电子银行很普及,网银开通,存款搬家时悄无声息,一不小心“煮熟的鸭子都会飞”——你给千分之三,另一家银行情急之下给千分之三点二,鼠标一点,钱就跑了。
没办法的时候什么招都使,临近考核时点,为担心大额存款突然飞走,限定网银划款的资金数量和频次,“10万以上、两次以上系统先预警,如发现某个客户划款过频或者数量大,有时索性以非常手段,如在系统里设计个故障程序,关闭该客户的网银划款功能,钱只能进不能出,当然这也会引来纠纷和投诉。但没办法,守土有责,等他来了再说,这一招也最有效。”一家银行的客户经理说。
据悉,近年来,银行间围绕抢存款相互攀比,水涨船高,“为了完成存款的时点数,有的银行对大客户根据不同类型送‘土特产’——如过千万的送10克金条,过亿的(主要是对公客户)送100克金条,见面礼甩手就是一根金条,还有什么比送这种‘土特产’更刺激的?”一位精于此道的资金掮客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