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连续7季度放缓 城镇新增就业创9年新高--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

中国经济连续7季度放缓 城镇新增就业创9年新高

白天亮

尽管经济增速已连续7个季度放缓,但就业市场的良好表现,让数亿劳动者拥有稳定的收入,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东部就业在减——城镇新增就业前11个月同比小幅下降0.2%,占全国比重为44%,下降1.7个百分点。
2012年12月15日10:0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中国经济连续7季度放缓城镇新增就业创9年新高

  制:张芳曼

  经济放缓,就业缘何创新高(年终形势述评)

  1202万人喜捧新饭碗——今年我国就业交出亮丽答卷,前11个月城镇新增就业数量超过历史同期,就业稳中向好。

  尽管经济增速已连续7个季度放缓,但就业市场的良好表现,让数亿劳动者拥有稳定的收入,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

  如此佳绩,放在全球更是抢眼。外媒评价,“在全球经济增长为3年多来最慢的情况下,各地劳动者都在忧心自己的饭碗,除了投资者最为关心的地方——中国。”

  就业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此番经济放缓,为何就业似乎未受影响?

  东方不亮西方亮,城镇新增就业创9年新高

  2012,就业走过极其复杂的一年。年初,“用工荒”是劳动力市场的主题词,企业主纷纷喊“缺工”。年中,部分媒体报道的“返乡潮”引发担心,莫非2008年就业难将重演?贯穿全年,各界人士一直担心经济放缓拖累就业。

  现在,就业表现终于可以让人松口气。1—11月,城镇新增就业1202万人,同比增长4%。这一数据,不仅意味着年初国家确定的目标——全年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提前高标准完成;还意味着,城镇新增就业创9年来的新高成定局,去年我国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21万人,是2004年以来最佳。

  有人怀疑,就业真这么好吗?

  如果去广东、浙江等地探访,估计多数人会产生疑虑。黄女士在浙江宁波经营一家小企业,制作服装领标和水洗标。前两年生意旺时,雇用了近50人。今年,企业订货量锐减,工人走了不少,现在只剩不到20人。这种状况,在东部中小企业并不罕见。

  但中西部又是截然不同的情形。“不愁市场,就愁招不到工人。”刘先生是成都一家制鞋厂的老板,为两个西班牙品牌做代工,也生产自己品牌的女鞋。“今年新招了200多人,原计划再招100个,招不上来。”这里号称中国“女鞋之都”,近3年承接大量沿海转移项目,年产鞋超1亿双。

  这就是今年就业最鲜明的特点:“东方不亮西方亮”。由于反差强烈,单看东部或西部,都难免如“盲人摸象”,片面估计全局。

  东部就业在减——城镇新增就业前11个月同比小幅下降0.2%,占全国比重为44%,下降1.7个百分点。

  中部稳中有增——城镇新增就业同比增长4%,最高的月份增长11%。

  西部异军突起——城镇新增就业同比增长11%,最高月份增长23%。

  按省份统计,就业增幅最大的5个省份都在中西部;减幅靠前的5个省份中,4个在东部。

  有增有减,增的部分不仅弥补了减的部分,还带动总量向上攀升、创出新高。

  企业更珍惜劳动力,就业暂未受经济干扰

  通常,经济好、就业旺,经济下行,就业困难。今年就业走出一条与以往不同的曲线,背后有哪些因素?

  “经济一直在增长,只是增速下降,这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所长莫荣说。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增长7.7%。与过去10年10.7%的平均增速比,回落态势明显。但这只是增速放慢,不是负增长。7.7%放在全球,仍算 “高增长”。“只要经济在增长,就会持续释放岗位。”

  就业是经济的派生需求,但在时间上并不同步,存在“滞后效应”。当企业经营出现困难时,不会在第一时间轻易裁员。

  2008年末,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最大的时期,不少企业曾大量裁员。到2009年下半年,经济企稳回升,企业不得不以更高的工资水平组织新一轮招工。“现在有经验了,能坚持还是要坚持一下。”周千红是福建一家服装企业负责人,他的想法很有代表性。从9月起,经济显现出筑底回升迹象,这更让企业产生良好预期。

  人社部对全国1.1万家企业的监测显示,全年未出现大规模裁员现象。6、7月份返乡农民工数量有所增加,但往回走的同时也往外出,到第三季度末,农民工外出务工总数增长1.8%。

  人口结构的变化也对劳动力供求对比产生影响。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数据,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已处于顶峰,其中16—24岁的年轻劳动力开始减少。

  政策对就业的促进作用,同样不可忽视。我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实施10年,“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得到普遍认同。在沿海部分企业出现困难时,地方政府普遍实施“稳岗”政策,为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提供岗位补贴、资金支持等。今年以来,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发放额度增长了71%。

  “这绝不是说经济增速放缓对就业无影响。”莫荣表示。一方面,如果经济增长更快,就业表现会更好。另一方面,经济放缓对就业的影响还未结束,不能掉以轻心。如果企业经营状况持续得不到改善,裁员将不可避免。

  促就业的增长最珍贵,转方式是努力方向

  经济放慢脚步,就业依旧稳定,这会给人以什么启示?

  “过去常说经济要‘保8’,认为GDP增速保持在8%以上,是创造必要岗位、满足新增就业需求的基本条件。今年的状况,有助于大家更好地把握经济增长与就业间的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说。

  有时经济增长很快,但对就业带动不明显,甚至会出现“无新增就业的经济增长”。其中关键是就业弹性。就业弹性指经济增长每变化1个百分点所对应的就业数量变化的百分比。就业弹性可以调节,主要取决于经济结构等因素,与政策导向密切相关。

  今年就业的不俗表现就有结构因素。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宋晓梧表示,前几年我国重化工业项目上了不少,一个项目上百亿元的投资,对GDP拉动明显,但对就业影响甚微。“现在这类投资大幅减少,对GDP有影响,对就业无关紧要。”

  让人乐见的是,在前三季度7.7%的GDP增速下,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43.8%,比去年同期提升了1.2个百分点,而这正是吸纳就业多的领域。

  “有利于就业的经济增长最珍贵。”不少专家指出,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就业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都会面临严峻挑战,必须保证经济适度增长。同时要看到,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趋突出,部分高校毕业生发愁“就业难”,一些企业则感叹“招工难”。化解总量矛盾和结构矛盾,更重要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包括实施创新驱动,让制造业从“微笑曲线”的中间即加工环节向两头即研发、营销环节拓展,释放更多岗位需求;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高端服务业,更好地对接教育程度不断提升的劳动者。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更高质量的就业”这一新目标。如果经济转型能顺利推进,使劳动力从目前相对集中的劳动密集型二产向劳动密集型三产、技术密集型二产、资本密集型二产转移,将有助于劳动者实现高质量就业。

  让我们期待就业数量质量的双提升!  本报记者 白天亮

(责任编辑:曹华、贺霞)

相关专题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