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去年前11个月,全国民间投资占社会投资比重为62%,比上年同期提高约2个百分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增加并引导好民间投资,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今年,在外需不足,内需提振尚需时日的情况下,投资仍将担负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支撑作用。大力促进民间投资,既是激发经济活力的需要,更是深化改革的需要。专家认为,撬动民间投资不是一时应急之需,而是具有长远意义的大战略,既要有宏观层面的制度设计,也要有体制机制的强力保障,要有整体的系统的硬措施,而不能仅在原有管理办法和政策上“打补丁”。
让民间投资担纲保增长主力
专家认为,当前经济虽出现温和回升势头,但仍处在内需乏力、外需不足的环境之中,投资仍然是2013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转方式调结构的进程中,大力发展民间投资能够为经济发展注入持久而强劲的动力。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近日表示,预计2012年外贸增速为6%,远低于年初定下的10%的增长目标。业内分析,全球性增长乏力一段时期内仍将持续,2013年外贸形势依然严峻。我国一方面要加速外贸发展方式升级,另一方面要积极把握其他增长动力以应对外需市场萎缩。
国内方面,扩大内需战略与收入分配改革的尚未全面落实推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仍需要一段时间发酵。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庄聪生认为,受房地产调控、产能过剩调整等因素影响,我国经济仍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全年保增长任务艰巨。他认为,国家在这一时期大力发展民间投资,推进民间资本源源不断地注入实体经济,将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强大保障。
启动民间投资促进内生增长
经济学家辜胜阻强调,民间投资接力政府公共投资是构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机制的重要途径,是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他分析认为,政府公共投资虽然具有“力挽狂澜”的显著作用力,但随着政策边际效应递减,效果难以持久。政府投资还容易产生重复建设和经济过热,最终会加剧当前的产能过剩问题。学者指出,政府主导型投资容易导致行业垄断,滋生腐败,不利于资源优化配置和发挥市场的灵活性。
专家表示,民间投资相较政府投资具有以下几种特点:一是机制灵活,适应性强;二是产权清晰,效率较高;三是占全社会投资份额大,潜力显著;四是创业创新作用明显。民间投资是保就业保民生的主渠道,能够释放实体经济活力,缺乏民间投资的增长势必基础不牢、根基不稳。
自2010年5月国家出台《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来,我国在激活民间资本方面已前进了一大步。政策鼓励民间投资进入金融、能源、医疗卫生、农田水利、市政公用事业、科技创新等领域,改革了行政审批制度,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民间资本的投资领域、投资渠道和投资方式,提振了民间投资的发展信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