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改革存四误区 个税调节不能只盯起征点--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

收入分配改革存四误区 个税调节不能只盯起征点

-仅靠增加工资不能实现扩消费,完善社保制度是改革的关键 收入分配改革需要增加低收入群体工资,但光靠增加工资是不能实现扩消费目标的,还有赖于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保障制度的完善。
2013年01月26日12:00    来源:光明日报    手机看新闻

 制图:陈恒

  制:陈恒

  核心提示

  -收入分配改革方案万众瞩目,但仅一个方案不能解决全部问题

  -个税调节不能只盯起征点,改进累进税率更有意义

  -仅靠增加工资不能实现扩消费,完善社保制度是改革的关键

  -改革必然触动现实利益,冲破樊篱才能取得实效

  国家统计局上周公布,2012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474,这个超越国际警戒线的数字揭示了我国贫富差距的严峻性。

  日前,多家央企高管主动带头降薪,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中船集团主要负责人带头降薪30%,中煤能源也决定全矿区员工降薪10%。然而,高管降薪仅仅是企业行为,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仍然任重道远。原定于去年年内出台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目前尚未公布。备受瞩目的收入分配新方案是否能解决全部问题?收入分配改革难道就是涨工资?涨工资是否就能扩消费?改革抓手究竟在何处?

  误区1 一个改革方案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吗?

  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引发热议,但终不能解决全部问题,不能把收入分配改革所有希望寄托在一个方案之上。

  据有关专家预测,争议许久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有望在今年3月份全国两会后出台。照此推算,以缩小贫富差距为宗旨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已酝酿了8年。

  8年间,一方面,由于方案牵涉广、阻力大,问世时点一再延后,而另一方面,公众的关注度和期望值却被持续推高,由此引发的热议不断。

  “仅仅指望通过一个指导意见,来解决我们所有的收入分配问题,显然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就此表示,收入分配改革指导意见是一个顶层设计,只能就收入分配改革作出一个框架性的安排,本身不可能具体地回答一些微观层面的收入分配的具体问题,这是指导意见本身的定位所决定的。

  “我们既要重视收入分配的改革,同时又不能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改革方案上。”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郑秉文强调,在中国实行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次分配应主要由市场配置,要素的价格和回报还应由市场来决定。换句话说,涨工资主要还是要靠市场。“否则,一旦政府干预过深、过广,价格扭曲势必影响效率,影响市场机制的发挥。”这一看法与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不谋而合——“唯有市场环境改善,就业机会增加,劳动力需求旺盛,才有涨工资的前提条件。”王小鲁说。

  “事实上,二次分配才是收入分配改革中寄希望的重要着眼点,因为再分配主要由政府主导,政府拥有发言权。”郑秉文进一步指出,在社保、公共服务的提供等等再分配领域,政府要发挥更多作用,来弥补一次分配产生的缺陷和不足,“这是毫无疑问的。”

  “但凡改革必定需要冲破思想樊篱,触动现实利益,既得利益集团必定会千方百计阻挠。”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说,如果我们都把希望寄托于政府这么一个文件,是不现实的。政府里边有中央政府、有地方政府,改革的主体是多元的;企业里面有国企、有民企,有大企业、有中小企业;个人里边又分管理层、一般的工人,有城里人、有农村人,有穷人、有富人;企业里面还有垄断的、非垄断的企业,这些都是改革或者被改革的主体。这些主体之间共识的达成和收入分配的调整,涉及的问题远远不是政府一个文件能够解决的。

  “唯有形成一个自上而下、从条到块的政策大体系,再把政策贯彻落实,齐抓共管,才有可能逐步地解决收入分配问题。”苏海南说。

(责任编辑:曹华、贺霞)

相关专题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