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除了通过农村合作社等形式产销对接,各地还在采取积极培育流通企业、健全保险制度等方式,防范农产品卖难风险。
从玉米到马铃薯,从洋葱到生姜,农产品区域性的卖难、买贵现象年年上演?面对风云变幻的市场,农民们种什么好像都没把握。商务部市场运行司副司长王斌认为,发达经济体给予农民的保险政策,能够有效减少风险。
王斌:西方农民比如今年受了灾,或者卖不掉,他不着急,他可以保本甚至有一定的收益。中国的农民如果碰到大的风险卖不出去,他就血本无归,投入都收不回来,这就是问题的所在。
如何防止农产品价格“过山车”般波动?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表示,将做大做强中间环节的流通企业,建立健全重要农产品储备制度,确保市场稳定。
姜增伟:除了政府进行储备,还可以考虑以经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储备,同时还要建立价格的调节制度。通过政府的储备,规避或者降低市场突发的情况变化带来的市场产品产销的衔接和短时期内价格大涨大落的风险。
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副主任李春生表示,今年将加快在主销区和集散地建设一批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
李春生:要建设规范化、便利化的农贸市场、菜市场、社区菜店、生鲜超市,推动多种形式产销对接,力争在搞活农产品流通、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记者陈亮)
(责任编辑:聂丛笑、朱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