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身体要健康的话,内在机制的完善是首要的,有病的时候有必要打针吃药,但要以人自身机制为基础,经济也一样,经济现在主要是机制还不完善,不能够本末倒置,宏观经济调控是重要的,但不能完全依赖于宏观调控,忽视市场机制完善,那么我们经济就会像以前一样一会儿经济过热,一会儿经济过冷,摆来摆去。这是不对的,很多问题是要靠改革来解决,而不是靠宏观调控来解决,宏观调控只能在微调、预调方面起作用。”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先生2月1日在参加由全国工商联主办,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和中国民生银行协办的“2012—2013年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形势分析会”上做出了上述表示。
经济稳定健康发展要靠“大智慧”
厉以宁在会上表示,在当前的形势下我们一定要有大智慧,“小富靠勤奋,中富靠机遇,大富靠智慧”,现在中国的企业需要做的是培育凝聚力。企业文化的重点是培育职工的认同感,这就是企业文化的要点。大家有了凝聚力就能同甘共苦,同甘是一个概念,共苦是另一个概念,两个概念是不一样的。同甘靠制度,在企业发展、盈利的时候要凭制度,一切凭制度办;共苦靠认同,共苦靠制度也不是完全没有用,但力量是有限的,共苦必须靠认同,大家报成一团,凝聚在一起,企业再困难大家一起努力闯过去,这就是一种精神力量,因为共苦靠制度不容易做到,需要有凝聚力要有精神力量。
厉以宁还认为,企业发展要有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第一代创业者是不容易的,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他能闯过来,要向第一代在那么艰苦创业的精神学习,中国的民营企业从来都是在夹缝中生存的,最后起来了,应该感谢80、90年代那些创业者,特别是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出现的‘92派’民营企业家,都是从体制内转到体制外的,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说中国市场经济要发展,由体制内转到体制外,现在很多这样的民营企业家,他们有自己的过程,但是始终不能忘记开创精神,那种拼命干的精神冲出去就成功了。”
“大智慧中我们要‘留有余地’,很多事情不要做太满,因为很多意料不到的事情会发生,要保持资金链的通畅,资金链不能断裂,前几年的金融危机就是因为资金链断了,资金链为什么断了,当时盲目乐观,没有留余地,一下子就出问题。留有余地的情况下能够保持我们在稳健的环境中能够继续成长。”厉以宁认为,“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形成抱团的精神,抱团‘走出去’,抱团过冬,抱团取暖,这都体现企业同行之间相互帮助的精神,我们一定要认识到,民营企业家靠单个力量是不行的,如果能抱团,很多困难就解决了,我们有这样一些智慧,再加上有信心,中国的前景是乐观的。”
厉以宁认为,一个人身体要健康的话,内在机制的完善是首要的,有病的时候有必要打针吃药,但要以人自身机制为基础,经济也一样,经济现在主要是机制还不完善,不能够本末倒置,宏观经济调控是重要的,但不能完全依赖于宏观调控,忽视市场机制完善,那么我们经济就会像以前一样一会儿经济过热,一会儿经济过冷,摆来摆去。这是不对的,很多问题是要靠改革来解决,而不是靠宏观调控来解决,宏观调控只能在微调、预调方面起作用。现在面临几个大改革,市场完善化就是说让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而不要左一道审批右一道审批,这实际是市场还不够完善的表现。
在谈到国企改革时厉以宁表示,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实际是两个层次的问题,股份制改革、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是第一层次改革,第二层次是国有资本配置问题,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管的是国有资本的配置,哪个行业好,应该投资国有资本的配置,哪个企业不赚钱,国有资本撤走。不能把国有企业的第二层次问题当作国有企业改革。
中国的新红利时代即将到来
最近一段时间有言论认为中国经济有起色的希望不大,根据是过去的红利都没有了。所谓“红利”就是优势,这种观点认为中国过去的优势没有了,过去有廉价劳动力所以有人口红利;过去土地比较丰富,现在土地很紧缺了,资源红利也没有了;过去改革措施曾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这些改革措施的潜力都已经耗尽了,所以中国已经没有红利了。厉以宁反驳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不符合中国实际。他表示,任何国家在任何发展阶段都有自己的优势,一定的优势随着时间过去,环境变化渐渐消失,但有新的红利跟上去。比如人口红利,过去中国主要是靠廉价劳动力,现在企业开始转移了,因为中国工资成本越来越高,转到东南亚去,但这是旧人口红利。旧人口红利、廉价劳动力时代结束是技工时代的开始,技工时代就是中国工人的素质好,中国工人勤劳,刻苦而且守纪律,这是其他东南亚国家所不及的,我国有这样的优势,而我国的工人再加以培训的话,水平不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之下,所以只要我们在职工培训方面下大力气,这样新的人口红利就会到来。如果东南亚国家技工也发展起来,我们向专业转移,这样我们不断创造新的人口红利。
厉以宁认为,在资源红利方面,土地的确现在比过去少多了,也不太容易批下来了,但不要忘记,最大的资源红利在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了科学技术,资源越来越多,海水淡化,沙漠绿化,草种改良,新能源等等都是靠科学技术,只要科学技术跟上去,资源红利就会源源不断地产生。
城市化应三步走 老城区+新城区+新社区
在改革红利方面,厉以宁认为旧的改革措施的确发挥一段时间以后它的潜力渐渐淡了,但新的改革措施会陆续出台。十八大明确规定,我们要不断地进行改革,改革最大的红利就在于改革能冲破旧的规则,旧的体制对生产力的束缚,也在于不断根据情况创造新的改革措施。
厉以宁认为我国的城镇化必须走新路,不能和过去的城镇化想法一样,人口像西方一样都集中到大城市里。中国的城市化应该分“三步走”:老城区+新城区+新社区。老城区,就是现有的老城区,工厂该迁出来迁出来,棚户区该撤掉撤掉,形成新的商业区;新城区就是工业园、开发区、物流园区等等,同样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城区,居民也在里面住,这样新城区就有了,而且新城区很多是在镇的周围兴起的;不要忘记新社区,这几年国家和地方政府建设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农村实际就是未来的新社区,要进一步园林化,循环经济到来,垃圾回收、污水处理、公共服务到位、社会保障一体化。果做到这一点这就是中国的城镇化。所以,中国的城镇化是当前最大的机遇,在改革的措施带领下,这就带动了经济发展。
中西部开发就是机遇,也是改革红利所造成的结果,因为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很多企业正在这样做。西部整个基础设施要大大加强,为民营企业创造很多投资机会。除此以外,还要注意到,中西部开发创造了新市场,随着中西部购买力的增加,新市场在不断扩大。
厉以宁最后说到,“‘走出去’是我们的机会,我们利用熟练的技工,这样我们自主创新的成果完全可以开辟新的国外市场。其中很重要的一点不仅是产品销售和投资,还有和当地居民的融合问题,通过交流,和当地社会融合在一起,要抱团出去才行。这就表明了我们的红利基础存在,关键在于红利来自创造,旧的红利没有了,新的红利还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