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刘永刚 肖翊|两会现场报道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并确立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如何建设“美丽中国”?环境污染问题如何治理?中国经济当前最大的风险是什么?城镇化如何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问题?
3月7日,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举行的第二场记者会上,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就生态建设、经济建设和城镇化等问题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
生态建设要加大资金支持
3月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后的第二天,北京再次受到雾霾天气影响,不少人戴上了口罩。
在回答《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关于环境污染如何治理的提问时,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林业局原局长、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贾治邦认为,要重点抓好工业、交通、建筑和公共机构领域的节能减排,要严格控制煤炭的消费总量,积极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切实降低能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强度。同时,要加快工业的技术改造,推广使用先进的脱硫脱硝设备,降低工业的烟尘和粉尘的排放。
此外,要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形成的产能,尽快淘汰“两高”的落后产能。积极加快淘汰“黄标车”,推广使用电力和天然气的清洁能源,也要科学使用农药,积极提倡有机农药。严格控制土地、林地、湖泊、大江大河的污染。
贾治邦坦言,当前在生态建设方面也要抓好两个关键环节,一是要加大生态补偿资金的投入力度,切实保护好四个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和一个多样性。二是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继续实施好、推动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的建设,比如说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石漠化治理、大江大河湖泊的整治等项生态重点建设工程。
对于制度建设,贾治邦认为,目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还是比较滞后的,有的也是碎片化的,所以要加快立法工作。还要加大执法监管的力度,要查处和打击违规违法的行为,促进工业尽快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同时这些立法法律都要从根本上解决好,现在是守法的成本高、违法的成本低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