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一名行人走过北京三里屯苹果店附近的过街天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苹果公司标志上缺的那一角就是对外国消费者感恩的心。”美国苹果公司在华售后服务涉嫌歧视被曝光后,有人发出这样感慨。近几十年来,许多国际品牌凭借品牌优势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消费者追捧的对象,可是近年来,这些国际大牌却频陷各种“质量门”、“售后门”事件,且拒不认错,这种“双重标准”与“傲慢底气”更让那些发展中国家消费者“很受伤”。12年前,日本东芝公司在笔记本故障补偿事件中坚持“给美欧人美金,给中国人补丁”;美国康菲公司在渤海油井溢油事件后迟迟没有兑现赔偿承诺;沃尔玛和家乐福等国际超市巨头在多国爆出欺诈和行贿等丑闻。对此,有美国学者干脆称其为“企业帝国主义”心态。德国汉堡消费者保护组织律师格赖西尔对《环球时报》记者称,不少跨国公司富可敌国,逐渐养成傲慢自大、唯利是图的心态,而不少发展中国家监管法律和制度的缺失,处罚力度不足,特别是那些渴求外来投资的地方政府和炫耀式消费的消费者所给予的厚待,让跨国企业少了一颗“畏惧的心”。
“傲慢苹果”在多国遭受处罚
“这是道歉还是自我表扬?”在因为不执行三包规定而受到中国媒体的一连串点名批评之后,苹果中国公司发表了一份简短声明,声称“我们致力于生产世界一流的产品,并为所在市场的消费者提供无与伦比的用户体验。我们的团队一直努力超越消费者的期望。”不过,这份声明就连美国媒体也看不下去,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称,苹果公司声明显然忽略了批评的程度,甚至以一种自我表扬和祝贺的口吻拟定这份声明。报道引述华尔街产业分析师比尔·比肖普的话委婉地表示,苹果在公关方面实在太不灵活,而总体来说他们似乎从来不擅长忏悔。
实际上,无论是哪家企业,都难免会出现质量或服务问题,但正是这种傲慢的态度让苹果公司近来在世界多国遭到批评。美国《福布斯》称,苹果受到指责并不是第一回。意大利一家法院曾在2011年给苹果公司开了90万欧元的罚单,原因是其未正确地向意大利民众告知有关质保的法律法规。最近,法国一家法院因苹果公司强迫零售商店工人工作到很晚对其进行罚款。
西班牙博客网站“Apple Sfera”日前的一篇文章称,苹果公司的质保政策一直不尊重欧盟的法律规定,这已经在多国产生争议。欧盟负责司法事务的委员表示,欧盟各成员国当局不应当让苹果公司生活在法律之外,原因是欧盟法律规定,所有电器和电子类产品都应该有两年免费的售后服务。而苹果公司则称,如果欧洲消费者想要两年的质保则必须交纳额外的费用。西班牙消费者和用户协会向法院指控苹果公司侵犯消费者的权利。意大利和保加利亚已经向苹果公司开出了罚单,另外一些国家也正在考虑之中。
在亚洲,韩国公平贸易委员会2011年在消费者呼吁下向苹果公司施压,最终苹果同意韩国用户在购买iPhone手机一月内如发现瑕疵,可免费更换全新手机而非翻新机。澳大利亚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在2012年3月通过法律渠道迫使苹果公司就“新一代iPad无法连接当地4G网络”一案给所有消费者办理退款;苹果同意将保修期延至两年。
在一些市场监管并不太严格的国家,要想让苹果低下“傲慢的头”却并不容易。在印度新德里,《环球时报》记者3月30日来到一家大型购物中心的苹果专营店了解情况。当记者走进店里时,店员以为记者是前来购手机,热情地推介苹果的各种产品。但当记者表示自己的iPhone手机出现一些故障,想更换手机时,店员立即收起了热情。该店员称,在印度iPhone手机的保修期只有一年,在保修期内,按键坏了可以免费更换,但如果是手机后盖和屏幕坏了则要另外收费。店员同时又向记者推介,可以花钱延长保修期。据了解,每年4000卢比(约合人民币500元)可以延长保修期一年。但店员又向记者强调,延长的保修期仅限于印度范围内,到其他国家无效。“为什么在欧美国家保修期是两年,且可以免费更换后盖,而在印度差别就这么大呢?”记者追问道。面对记者的质疑,店员以有其他顾客为由再也不理记者。在印度,许多网民对苹果这种区别对待的售后政策表示不满,其中不少人认为,在印度现有的监管制度下,他们对苹果改正这一政策几乎不抱希望。
双重标准只因“入乡随俗”?
“苹果的傲慢只是入乡随俗”,针对中国媒体的指责,《华尔街日报》却这样做出解释。确实,中国监管制度与美欧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仍有不少缺陷,对消费者保护也很不够。近年来,不少西方跨国公司出了质量事件后以“产品完全符合中国标准”作为说辞越来越频繁。美国雅培曾在一款奶粉出现问题后发表声明称,“奶粉完全符合中国标准”;强生公司出现问题产品后召回不涉及中国,并称完全符合中国标准;某快餐巨头在国外炸鸡一天换一次油,但据报在中国却以“中国国情”为由“用油4天才更换一次”。日本丰田汽车在2010年出现的“脚踏门事件”后,不得已在全球召回有问题的车辆,却对美国消费者和中国消费者区别对待。丰田总裁丰田章男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声泪俱下请求美国消费者原谅,而在中国却十分冷淡的表现让中国人恼怒不已。
对跨国公司实施双重标准是所谓“入乡随俗”的说法,德国汉堡一家消费者保护组织律师格赖西尔并不认同。他认为,尽管不少国家存在相关法律或制度漏洞,但跨国公司的这类行为更多出于自身的傲慢和唯利是图。比如在欧洲,所有电器和电子类产品都有两年免费的售后服务。但苹果却明显违反相关法律,只有当其受到法律严厉处罚或消费者的集体抵制后,才会改变。
最近,美资超市巨头COSTCO在韩国因不遵守“周末义务停业”事件也闹得沸沸扬扬。从去年起,韩国许多地方制定法律,规定大型超市必须遵守“周末义务停业”制度,以限制大型超市营业时间,保护中小零售商。但在韩国的美资超市COSTCO对此并不买账。去年9月,首尔市以“不遵守韩国地方法律”的名义判处COSTCO 1000万韩元罚金。但财大气粗的COSTCO凭借周末1天的营业收入远高于罚金的底气,拒不改正。COSTCO此举遭到韩国舆论的严厉谴责,消费者甚至发起抵制该超市的活动,并在该超市门口举行示威活动。韩国多地政府也对该超市各店面进行频繁检查,并勒令违规店面停业整顿。在强大的压力下,COSTCO今年2月宣布,旗下在韩国所有店面都与韩国其他大超市一样,实施周末义务停业。
实际上,双重标准只是跨国公司为实现利益最大化而采取的手段之一。发展中国家不健全的制度和宽松的处罚措施,只是让这些跨国公司的傲慢成为常态。西方电脑公司在非洲国家实施的售后政策会附加一堆条件:如不保证本国有合格维修点;零部件缺乏,需由客户承担不菲的海外购运费用等。西方制药公司在非洲违法进行药品试验。美国辉瑞制药2006年曾把未经测试的抗生素提供给尼日利亚卡诺州政府,导致所有使用该药物的200名患者中11人死亡,181人留下不可补救的后遗症,事发后辉瑞公司竟推诿、抵赖达数年之久。
南非商业电台称,加强法律和监管,对违规的跨国企业构成制约力十分重要。2007年,尼日利亚卡诺州政府正式起诉辉瑞,要求赔偿20.75亿美元,尽管这场旷日持久的轰动性国际官司至今尚未圆满解决,但此举在很大程度上令跨国药业巨头们不得不有所顾忌。该电台称,引入更多竞争者,也是消除跨国企业傲慢的良策,如曾因垄断地位而盛气凌人的欧美在非洲经营的移动通讯服务商,在中国、印度等竞争者异军突起后,已变得“好说话”得多。再不敢像以往那样,对非洲予取予求。
“企业帝国主义”心态遭批
美国密歇根大学的普拉哈拉德和肯尼思·利伯索尔教授曾撰文提出“企业帝国主义”的概念。他们称,当西方跨国大企业争相拥入新兴市场时都抱有一种狭隘且傲慢的心态,他们将发展中国家仅视为市场扩张的目标,以为那里遍地都是渴求现代商品和服务的潜在消费群。正是这种“企业帝国主义”心态,导致跨国企业在发展中国家连续做出错误的甚至带有歧视性的决策。
对于苹果在中国引发的怒火,德国《商报》认为,当代中国人已经越来越自信,虽然中国人仍然喜欢西方品牌,相信其品质及信誉,但是中国人已经开始敢于批评,不信任也在加剧。西方跨国企业必须采取非常认真的态度,否则事态将变得难以控制。
12年前,日本东芝公司用“给美国人美金,给中国人补丁”的双重标准应对笔记本故障,惹恼了中国消费者,结果是其由连续四年的中国市场冠军滑落出市场份额前十名,同时在整个国际市场上也被迅速边缘化。
英国《金融时报》称,这次德国汽车制造商大众汽车的迅速反应与苹果公司相比,形成了反差。大众也在“3.15”晚会上被中国媒体点名,称其汽车的变速箱有问题,该公司很快就宣布召回逾38万辆汽车。正是这样的态度让大众在中国市场保持着相当高的份额。
日本学者村田章裕31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在维护本国消费者权益上,不论对方是哪一国都应当毫不让步。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所有国家消费者都应当处在同等规则下。对于那些差别对待顾客的厂商,完全可以不去选择他们的产品。不过,中国人因为富裕后对外国商品、奢侈品牌等都还抱有很强的向往,拥有的欲望比其他考虑都强烈,因此对自己的权益不知道应当怎样主张。很大程度上中国消费者的态度让一些厂商感到‘没必要那么小心周到’。所以权益还是要自己争取。另外,现在欧盟、美日、中韩等各国之间都在商谈建立自由贸易协定,跨国公司如果再不对所有消费者一视同仁的话,要在这些自由经济圈内立足将更加困难。”【环球时报驻外记者 谌庄流 丁大伟 纪双城 孙微 青木 廖政军 吕鹏飞 李珍 王刚 陶短房】